2024年報社實習總結

實習,是把你放在“戰場”上,讓你看一看你想像的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讓你學會獨立、學會承擔,學會正確的進步、正確的成長。XX年2月到5月,幾個月的實習讓我感慨非常也唏噓非常,作為沒有畢業的大學生,我們帶著一種天然的優越感帶著天然的輕鬆心情帶著年輕的資本去進行了一次實戰蛻變。

XX年2月23日,我一本正經的來到了大眾日報社找到了我的實習老師張國棟,他簡單的問了我一些新聞寫作的經驗並在網上搜了一下我以往的寫作成果,對我說:“咱們報社稿子並不多,你得多加加油。”就這樣,我的實習生活開始了。2月28日,我接到了新的一年裡第一個新聞報導任務——關於農民工求職觀察的3000字通訊稿。回想起來,對濟南的公交、地圖毫不了解的我,為了完成一篇稿子,一個人跑遍了在濟南市召開的每一場招聘會。當我拿著手機百度怎樣到達人才市場的時候,當我自己迷路在天橋區小梁莊街手機又沒電的時候…突然所有簡單的事情都開始有了跟我對著幹的苗頭,我開始怯懦了,我懷疑我能不能堅持下去。就這樣一步步走來,當我將第一篇稿子交給老師並得到肯定,當我隨即又接到了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然後慢慢地習慣一次一次的壓力,並且千方百計去攻克每一個難關。當所有的困難都再沒有最初時那么堅不可摧的時候,真慶幸,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又堅持了一下。 我曾經以為自己學了三年半的科學文化知識,足夠撐起一片天來拯救全世界,才發現,那些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所謂“豐富的文化知識”,對於完成一次采寫任務來說,並不是主要武器,問題的關鍵,反而是最基本的生存技巧——人與人的交流。

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需要充分的磨合,我們是去學習的,要主動與同事交流,了解單位和行業情況。也並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也許你奔波勞碌了許久後卻徒勞無功。不要氣餒,其實你的每個付出、每個行為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讓你有所收穫,不知不覺。

3月11日,我被老師安排跟著省紀檢委去出差報導厲行節約的情況,同行的還有齊魯晚報和山東衛視的記者。5個半小時的車程,剛開始我不知道該和大家聊什麼也插不上話,我坐在車裡,好像很突兀,後來我厚著臉皮主動跟我身邊的齊魯晚報的x靜說話,打開了話匣,從記者的薪水、記者的無奈到新聞理想、做新聞的初衷,一路上嘻嘻笑笑很輕鬆的過去了。到了乳山已經是下午兩點,簡單休息了一下我便被叫去開會商量怎么報導,因為都是平面媒體,所以我跟齊魯晚報記者郭靜一直商量怎樣切題,郭靜很熟練很自然的跟我商量說可不可以從公車的使用入手並問我的意見,由於在路上聊天也算是挺熟悉了我也很隨意的指著檔案回答道,“可以說一下公車從定點維修、定點保險這種做法上節約。”就這樣我很自然的加入了這個很專業的會議。兩個小時後我們定下了所有的方案,所以第二天的採訪進行得很順利。遺憾的是,這篇我以為很用心的3000多字的稿子沒有發表,老師老師說稿子宣傳氣濃、不客觀,給pass了。我們都知道新聞要真實客觀,“真實”容易做到,但“客觀”卻難以達到,經歷過挫折,你才會發現原來自己差的還很遠。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需要充分地磨合。有時候一兩次的失敗挫折反而是好事。沒發稿子雖然遺憾,但是我從這次的事情及時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而且我也結識了很多其他領域的記者並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一些關於新聞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