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頂崗實習總結報告

⑥測量時注意表的測量範圍,不要使測頭位移超出量程。

⑦不使測桿做過多無效的運動,否則會加快零件磨損,使表失去應有精度

1.2零件的檢測

如圖3.1所示為度目,其檢測過程包括以下幾步驟:

1、在測量零件之前首先根據零件的使用要求,以及配合公差要求對零件進行圖紙分析。

2、經過分析知道度目需要檢查的尺寸有:高24mm;厚為4.6mm;孔到上表面邊的距離為11mm;走針面距離為2.4mm;孔直徑為3mm (以上的尺寸公差為+/-0.02mm)。凹槽寬3.7mm;凹槽的厚為1.4mm(公差為-0.02±0.05mm)。

3、檢測零件尺寸之前,先目測零件表面是不是有明顯的刀痕、振刀的痕跡,影響零件的外觀;

3、然後藉助測量銷、高度表、微型鐵等測量儀器對分析出的尺寸進行逐個測量並記錄下來;

4、測量多個度目,寫成檢測報告上交。

1.3外協零件的驗收

如圖3.2所示新壓腿固定座與接針壓腿的組裝圖。當外協送來新壓腿固定時,我們首先檢查零件的外觀,看零件的表面是否有損壞、刀痕等;其次,要根據圖紙分析的尺寸,對零件進行尺寸的測量,測量結果與圖紙要求的公差尺寸對比,看零件的尺寸是否在要求的公差範圍之內;然後我們需要測量幾個尺寸公差為零的接針壓腿與新壓腿固定座一起組裝,再用螺絲鎖緊,然後用塞尺測量接針壓腿與新壓腿固定座的配合間隙,看是否符合組裝要求。經過以上檢測之後,如果符合要求,我們需要簽字並把零件送到倉庫;如果不符合要求我們就需要將真實情況向上級反映。

1.4產品合格數量的統計

對與產品的合格數量的統計,主要是每天在下班之前將這一天工具機加工的零件填寫日檢生產單如表3.1所示;統計生產的零件、總數、合格數量。填寫好以後交給生產廠長。

4質檢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

4.1工具機在調試生產過程中,同一板加工的零件尺寸不穩定

1、測量零件的毛胚與圖紙進行對比,檢查之前加工零件的毛胚是否都有加工餘量;

2、按照工件在工具機加工時的裝夾順序進行排序;然後按照順序依次測量所加工的工件,看尺寸是否有規律的變化。若工件按順序的依次變大或者變小,那么說明加工工件的夾具裝斜了,利用尋邊器重新裝夾具(尋邊器在數控加工中,為了精確被加工工件的中心位置的一種檢測工具。尋邊器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在x軸上選定一邊為零,再選另一邊得出數值,取其一半為x軸中點,然後按同樣方法找出y軸原點,這樣工件在xy平面的加工中心就得到了確定。)。

3、如果加工工件的尺寸沒有規律的變化,那么很可能是加工工件的夾具變形,夾具板變形的原因:

(1)焊接時的熱變形;

(2)夾具板平放時的自然變形;

(3)加工工件鎖螺絲時,鎖緊力太大引起的變形;

(4)夾具裝工具機的時候,敲打引起的變形

解決辦法:

(1)重新銑各重要平面,讓出底板上銷子所在位置和挖去形腔板上對應的銷孔位置,並將其餘面銑;

(2)所有的形腔板重新加工一便。

4.2有的時候,雕刻機工具機加工的零件第一板批零件加工結束後測量尺寸合格,測量第二板零件時外形尺寸大小不穩定,第三板零件又恢復正常。

1、可能是工具機在加工第二板工件時電壓不穩定,可以將工具機的工作電壓用穩壓器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防止再出現類似情況;

2、可能是裝刀的彈簧夾頭裡的髒物沒清理乾淨,用氣槍將彈簧夾頭裡的髒物清理乾淨,同時將刀具夾緊;

3、在裝夾工件時,用力均勻將工件夾緊;

4、檢查刀具的是否裝錯,每次拆卸刀具時按照工具機程式加工的順序,把刀依次放好。

4.3工具機加工的零件表面有振刀的痕跡

振刀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裝夾的刀具和彈簧夾頭的同心度不好,操作工具機時刀具跳動太大;第二方面是進給的切削參數不合理,轉速太慢,進給太快或者是轉速太快,進給太慢;最後一方面是刀具在裝夾時刀柄裝夾太短,刀在加工過程中,刀具容易晃動。

1、重新裝夾刀具,裝刀時先將工具機調到手動模式;再按住主軸上的氣動按鈕;然後將刀柄裝在主軸上;放開按氣動鈕,聽到啪的聲音就可以了。刀具裝夾時應儘可能將刀具裝夾的越短越好,但不能裝到切削刀刃上;

2、調整工具機的切削參數,將轉速、進給都調慢,再觀察零件表面是否有振刀的痕跡。

4.4螺紋孔絲牙偏淺

螺紋孔絲牙偏淺的原因:

1、絲錐用的時間比較長,絲錐由於長時間的摩擦絲錐上的絲牙就變淺,攻的絲牙就會很淺,不符合要求;

2、螺紋孔在攻絲之前需要鉸孔,可能是程式中用的鉸刀型號偏大、裝錯鉸刀、鉸刀上面有毛刺、鉸孔時工具機加工進給速度太慢。所以孔被加工之後尺寸的偏大,攻絲時絲牙就會偏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