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崗實習階段教學總結

針對於語文教學現狀,我想斗膽的提出“大語文”這樣一個概念,可能早有名家已經做過論述,可我還是忍不住想將我的一己之見說出來。這“大語文”的“大”有兩層意思,其一,就是超越小小的語文課本,努力將教學的視野擴展到更大的範圍,領著孩子們讀“一本更大的書”,從社會人事到自然風物,從神州故土到大洋彼岸,從人文科學到自然科學,甚至於親身嘗試生產勞動,參加公益活動等都可以屬於“大語文”的範疇,這些實際上才是最廣泛,最迷人,最親切的語文學習,這之中的蘊含更是無窮的。其二,即是就課堂教學的小範圍而言的,我們沒有必要從一到十,每一篇課文都那樣精雕細琢,盤根究底,而應選擇一種“以點帶面”的教學模式去實現博學廣讀的目的。同一類型的文章,先由教師重點解析幾篇,更重要的是選擇更多的同類篇目讓學生在初步掌握文體特點的基礎上自讀自悟,至於學生會獲得怎樣的理解,會生出怎樣的情感,那就是屬於個人的事情了,畢竟“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必然也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結果。放之長遠,我們還應該為學生推薦成長書目,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讀書計畫,讓讀書成為孩子的心理需求,已達到無為而教。

當然,以上的構想是建立在學生已經紮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之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才是行得通的。照此,或許在中高年級後我們試著嘗試一下“大語文”的教學模式。

存在即有合理之處,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語文教學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是直接有效的,但我們還是要清醒的認識到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也無法循此找到語文的真味。以後會如何變化我不知道,但變化一定會出現,而且肯定會越來越好。現在,我能做的便是不放棄思考和期待。

寫到這裡,已近深夜,只覺得紙淺言深,無法盡意,還是就此擱筆,早作休息,望著墨黑的夜空,我深深地感到肩上的責任,面對孩子們的熱情與期望,我必須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上好每一堂課,必須認真的對待每一天,真誠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收穫到知識,感受到關愛,雖然時間短暫無情,可我只希望能和孩子們在一起度過這珍貴每時每刻。願今夜這盞桔燈在即將迎來的日子裡長明下去,伴我在思考中驅散寂寞、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