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總結(超市)

今年暑假我開始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在學校中學不到的東西,體驗到了工作的樂趣,收穫了經驗,收穫了友情。

在超市我負責食品三,食品三包含的商品有速食麵,掛麵和冰櫃裡的冷凍食品。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是打掃衛生。打掃貨架間的通道,保持地面無紙屑,然後用抹布擦抹貨架及商品。其中打掃衛生的最要的一件事就是抹冰櫃,因為冰櫃的內外溫差大,經過一夜後會結上一層厚厚的霜,這樣就會遮蓋住商品,耽誤消費者的購買。第二件事是補貨,補貨是理貨的工作重心。商品上架時首先要檢查欲補貨的價簽是否和要補的商品價格一致。上架時先要將原有的商品取下,然後打掃陳列架,將補充的新貨放在裡面,最後放原有的商品。這兩件事做完,基本也迎來了營業高峰期。這時需要做的主要是商場巡視。遇到需要幫助的顧客應積極主動提供協助服務,耐心熱情的回答顧客的問題,介紹商品時既要想辦法讓顧客產生購買慾望,又要實事求是,不可欺瞞顧客。要認真觀察顧客在賣場的的購物情況和購買行為,分析商品陳列是否合理,還要與顧客交流注意獲取其他超市的經營情況,比較同一商品的價格、比較銷售動態,留意顧客的需求信息,總結成意見,及時向經理匯報作為經營決策的依據。

由於商品的保質期短,檢查是否有臨期的商品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工作。發現超過保質期的商品或變質、受損的商品,應立即撤下貨架,以免顧客的投訴,給超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聲譽的損壞。其次就是商品的標價,在商品變價、新品上市時要注意及時更換,否則會造成顧客對價格的誤解。特別是高價商品貼出低價標籤時,會引起顧客的不滿,使顧客對超市留下壞印象。

冰櫃裡有許多商品在出售時先要稱量,例如散魚蝦丸,散蟹棒等。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用電子秤,記住秤碼。但由於商品種類繁多,所有的秤碼羅列在紙上就好像是一堆數字的隨機組合,毫無規律可循。針對這個問題,在摸索一段時間後,對商品進行了分類,對不同類別的商品進行分別記憶,最後終於攻下了秤碼這個難關。還有一項考驗記憶力的工作,那就是訂貨。超市的商品很多,不同類別的商品有不同的供應商,訂貨時根據商品所屬的類別確定從哪家供應商要貨。但是像雞爪、雞腿等一些真空類食品,每一種單品都有三到五個系列,相對的供應商就有三到五家。開始對訂貨程式不熟悉常常會搞混供應商,把a家的訂貨單打到b家。後來了解到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的送貨周期,超市也有自己的訂貨周期。所以我們改掉了原來根據所缺的商品隨時從相應的供應商訂貨的方法,而是廠商的送貨周期確定應補的商品。採取這樣的措施後,不但減輕了工作負擔,而且減少工作中出現的錯誤。

以上就是我的暑假工作總結,這個暑假我懂得了什麼叫“熟能生巧”,明白了什麼是“付出等於回報”。這是一個令我受益匪淺的暑假。

實踐報告

實踐時間:xx年7月12日——xx年8月10日

實踐地點介紹:

工作與xx超市,xx超市是一所中小型連鎖超市。其總店位於xxxx路,二店位於xx屯,三店位於xxx區,四店位於xx,五店位於xx。在連鎖店中總店和而點的規模較大。而我暑假是在xx總店中進行的。因為超市坐落於鄉鎮農村之間,經銷的商品主要以中低檔商品為主,高檔商品為輔。

實踐環境介紹:

超市賣場裡的工作崗位有促銷員、理貨員、收銀員三種。所有的商品分為食品和非食品兩大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為幾個小區。其中食品組分為五個小區,食品一負責膨化食品;食品二負責飲料酒水;食品三負責速食麵,掛麵和冰櫃裡的冷凍食品;食品四負責點心等一系列散裝的小食品。食品五負責蔬菜,水果,糧油。我在食品三做理貨員。每天早上七點半上班,就要開始打掃衛生,補充台面,充實商品,調整價簽,到八點時這些工作基本完成,顧客也陸續來到商場購物。從八點到十點半是購物的高峰期,這段時間的主要工作就是服務消費者,回答消費者對商品的問題。十點半到十二點半休息。十二點半上班工作到下午六點半。

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1、 用秤的問題  冰櫃裡有許多商品在出售時先要稱量,例如散魚蝦丸,散蟹棒等。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用電子秤,記住秤碼。但由於商品種類繁多,所有的秤碼羅列在紙上就好像是一堆數字的隨機組合,毫無規律可循。每次稱重時,都要在寫滿秤碼的紙上找上好一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耽誤消費者的時間,給消費者的聲譽帶來不良影響。針對這個問題,在前輩的指導下,對商品進行了分類,對不同類別的商品進行分別記憶。通過這樣的方法在記憶秤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記憶秤碼的過程讓我充分體會到“熟能生巧”的含義,秤的次數多了,秤碼自然而然就記在腦子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