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暑期支教社會實踐總結

關鍵字:留守兒童、走進農村、傾心教授

摘要:xx大學xx青年志願者校級服務隊之xx國小支教分隊此次調研的題目是心繫農村教育,青牽留守兒童,同時也是我們此次針對農村學生的暑期支教活動設計的調研課題,此課題是基於“xx”日常在xx國小——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支教而延伸出來的想法,就中國目前的國情,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

我們此次調研的主要對象是周口農村地區的兒童,主要採取教授、家訪、與學生交流等方式獲得相關的資料,然後進行總結分析。從留守原因、生活現狀、社會關注度和解決措施等方面形成論文的體系,全面的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認真仔細的研究。

前言:留守兒童日益增多,舉國上下共同關注,但是能夠真正了解他們生活狀況的又有多少呢,隨著大部分流動人口湧入城市,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在日益增多,由於常年與父母不能相見,留守兒童們日漸悲觀,缺乏與父母心與心的交流,孩子們日漸封閉自己,甚者甚至自殺。生活在現代化的城市裡面來談論如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無異於空談,毫無意義。無疑要想真正的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必須走出城市,走進農村,走到留守兒童身邊,以實踐為據,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這無疑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才能實現,我們願意成為這項浩大工程的一塊磚,下面以我們的調查方向和調查結果為依據來對我們的調研活動進行總結論述。

一、問題的引出:xx年7月10日上午7點20分,我們xx的支教隊員在學校南操輪滑場集合,整裝待發。集合完畢後,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出發了,先是乘坐乘客爆滿的b12,中途又轉乘了捷運,到了xx東站後,徒步走了近千米後坐上了開往xx的大巴,坐上大巴後,開始下起雨來,先是暴曬,又是大雨,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去支教的決心!隊員們沒有焦躁和無奈,只有期待,滿心的期待……

歷盡百般周折,在下午2點15分,我們終於到達了xx鎮,校長熱情的來車站接了我們,用車分三次把我們12個人帶到了xx國小,我們簡單地換下了被雨打濕的衣服,然後馬上和校長共同商量了在接下來的15天裡我們的生活問題,重點強調了課堂的實用性和新穎性、學生的安全問題和多關注孩子們的心理波動和變化,因為學校的大多數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父親和母親都外出打工了,缺少關愛。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讓他們多見識到一些外面的世界,多學習到一些額外的知識,同時希望他們也能感受到我們大學生的風采,對大學有一個美好的憧憬,7月11日早上六點多一點,孩子們就陸續到校了,這群可愛的孩子一見到我們,就圍在我們身邊,很是新奇的看著我們,看到他們那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傾我們所有去教授他們的想法更加堅定了起來。

漸漸地我發現,當孩子們一起圍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每個孩子表現的都是那么的熱情,可是當單獨問其中某個孩子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卻顯示出了一絲青澀和膽怯,這完全不同於城市的孩子,或許這就是長時間的留守造成了他們對外界不熟悉事物的排斥。熱情接待家長的同時,我們和孩子們說話談心,當孩子們和我們聊熟了之後,他們也會對我們問這問那,似乎對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好奇,這時候已經完全感受不到孩子們先前的膽怯和防備了,這也更加印證了我的想法,常年與父母的分別,已經是他們漸漸地封閉了自己,我由衷的發現這些孩子們真的需要得到外界的更多的愛。啟動儀式進行之前,早已經分派好的班主任們就進班了解情況了,進班後我們感覺到某些孩子有著不適合他們這個年紀的安靜,是不同於成年人的那種沉穩,瞬間我們感覺到這次支教調研的必要性。

各班主任登記了孩子們的基本情況,姓名,年齡,住址,家長的聯繫方式等,一方面是方便老師們去認識孩子,了解孩子,另一方面是為了做成花名冊,方便點名,孩子沒來時,也好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與了解。 簡單的啟動儀式過後,我們對各年級的學生家庭情況進行了一次口頭的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有五分之三的孩子是留守兒童。這次簡單的調查之後其數據全國其他地方的相比,高出了許多,由此可見,xx地區的留守兒童問題是比較嚴重的,急需得到解決,否則可能會嚴重影響該地區的發展。針對這次口頭調查,在7月18號和7月19號我們進行了家訪,並做了調查問卷,作為此次活動調研的重要依據。

家訪的結果和口頭調查的結果相輔相成,許多孩子是由年過古稀的爺爺奶奶照顧,有的甚至由姑姑照看,孩子們的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有時候年邁的老人就連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都有問題,身邊再有幾個需要照顧的孩子,這無疑也是給老人增加了負擔。支教時,老師給孩子們布置了日記,結束的時候我們認真翻讀了孩子們的日記,其中有寫自己夢想的,有寫自己願望的,還有的寫對父母的渴望。父母在外打工,也是被生活所迫,但是他們這么小的年齡,還不能很好的理解父母的辛苦,不能夠理解父母為了養家餬口總是有太多的不得已。同時這些過早懂事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一樣,從小就要面對著這么多的不得已,還要承受這么多他們這個年齡不應該承受的東西,更加的叫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