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策劃書

③豐富體育活動。通過開展象棋比賽、拔河比賽以及籃球比賽等活動增強孩子們的體育意識,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

2、助農

①促進科技興農進程。向當地農民傳播“科技興農”思想,發放相關材料,播放科教影片,讓當地的農民充分認識到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加快當地精神文明建設。與當地居民一起舉辦文藝演出,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③幫助農民工。對當地居民宣傳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讓他們知道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調研

調研內容主要是針對當地教育發展情況,在此基礎上允許隊員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選擇感興趣的課題。為把這項工作做好,“傳遞民族的希望,播撒愛的 種子”服務新農村隊聘請了我校馬列部的老師指導此次調研活動。我們將把調研結果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展現,希望對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划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時走訪村民家庭,收集貧困學生、孤寡老人、老兵和貧困家庭的信息。

4、愛國主義行動

1、看望老兵,資助老兵棉被等物資;

2、與老兵舉行座談,學習愛國精神。

5、“華橋傳夢”助學

“傳遞民族的希望,播撒愛的種子”服務新農村隊將把資助給貧困學生和貧困家庭的幫扶資金命名為《“華橋傳夢”助學》,幫扶資金全由華橋基金會提供,通過“華橋傳夢”助學活動圓學生們的求學夢。

(六)、活動預期成果

1、使當地師資力量不足得到緩解。

2、使農村的教育觀念得到轉變。

3、使我們建立更好的完善自我的平台,開拓未來。

4、使我們更好的聯繫實際,樹立科學發展觀。

5、使我們更好的體驗民情,融入社會。

6、使我們更好的開拓眼界,提高能力。

7、使我們更好的體驗生活,辦好實事,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活動行程安排

前期準備:

1、XX年11月―XX年―01月,團隊動員、必要物品準備、相關資料籌備、調查人員知識充實及培訓。

2、策劃書的撰寫、翻譯、策劃書的對外傳送。

3、招募前期志願者,開展此次活動的宣傳,接受社會及學校的捐贈。

活動流程:

第一天:活動啟動儀式

舉行一個別開生面的開幕儀式,給當地居民一個良好印象,使他們更好的接受我們的幫助。與學生見面,進行初步交流,便於以後的教學活動。

第二天至第十四天:活動開展

支教組給學生上課,主要內容一方面是英語,其他課程,如語文、數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與當地老師交流,修改課程;同時籌 備文藝匯演活動。

調研組的調研內容以“社會主義新農村教育發展狀況”為主,在老師的指導之下開展調研活動,同時走訪村民家庭,收集貧困學生、孤寡老人、老兵和貧困家庭的信息。

第十五天:活動結束

活動的最後一天,舉行一個簡單的活動結束儀式,與當地村民開展一台鄉村文藝演出;同時與當地負責人開座談會,總結此次活動的優點和不足,為以後活動的開展提供經驗和教訓。

四、活動經費預算、來源及用途

見附屬檔案1

(註:我們將聘請學校老師、同學組成一個監督小組,監督我們募集到資金的使用情況,並及時向捐獻人匯報資金用途。)

五、活動總結匯報

包括圖片資料,錄音資料,時間日誌,調查統計數,調查報告、論文和媒體報導。

XX學年寒假將至,為進一步貫徹落實 ,充分發揮“社會實踐活動”在我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學校決定本著以“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原則,以“參與社會實踐增強團員意識”為主題,在今年寒假組織我校中學生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力求重點突出、講求實效、爭創佳績。根據上級檔案精神和我校實際情況,確定了本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意義

(一)、指導思想

將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去關心社會發展,去關注社會問題,去嘗試解決自己研究的社會問題,成為學生課餘生活的有益補充,開闢出有自己特色的社會實踐的新途徑。

(二)、意義

1、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發展空間。

2、參與社會實踐,激發學習興趣,增進生存體驗。

3、主動服務社區,形成服務意識,強化社會責任。

二、社會實踐的組織形式及具體過程

(一)、組織形式

學生一般以個人分散活動或由6-10人組成社會實踐活動小組,也可以青年志願者小分隊活動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