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述職述廉報告

今年以來,本人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以提高個人、班子及縣政府“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內容,加強學習,改進作風,率先垂範,樹好形象。在上級黨政及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帶領縣政府一班人,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實現了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一、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知識經濟的到來、政府職能的轉變、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等新形勢對領導幹部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己深感受學習的重要性,一手抓學習,一手抓工作,以學習促進工作開展。

一是堅持良好自學習慣。自己參加工作以來,時刻不忘充實自己,堅持每周自學8個小時以上。工作再緊張,也用看書看報進行調節。今年以來,除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及其他黨的重要方針政策路線外,深刻領會了《關於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系統重溫了鄧小平理論。專門從上海購書50餘套,進行深入學習,內容涉及如何加強政治思想素養、提高法律知識水平、增強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強化縣級政府行政管理等若干方面。

二是積極參加各類培訓。按照組織安排,4月,到上海市浦東區委黨校參加了為期半個月的黨政幹部綜合經濟研修班;5月—10月,赴上海市嘉定區江橋鎮接受掛職培訓。在上海學習期間,潛心學習,勤於實踐,嚴格自律,樹立良好形象,在“多聽、多看、多學、多思考”上下功夫。通過學習,深刻認識上海區域經濟全球化、經濟運行市場化、城鄉建設一體化、經濟社會協調化、政府管理規範化等綜合創新模式,提出了南溪學習上海經驗的總體思路與具體措施。在上海掛職鍛鍊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工作技巧將使我終身受益。

三是深入生產工作實踐。在今年縣上有限工作時間內,堅持多深入基層調研。全縣到鄉鎮和農村調研50餘次,到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調研40餘次。在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認真進行思考,形成調研文章,進而轉化為決策思路。全年撰寫調研8篇,其中,省級發表8篇,市級發表5篇。

二、樹立良好作風,推進工作開展

自己在工作中體會到,作為政府一把手,作風好了,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就強。因此,在工作中切實做到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紮實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是一心為民。自擔任縣長以來,尤其感到自己身上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之心,始終勤勉於政,盡心竭力為民眾謀利益。特別是今年10月從上海學習回來,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其間幾乎所有星期天都用於工作。同時,一切工作從人民民眾的利益出發,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今年以來,工作精力、思路、措施上更多地偏向於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如以做強特色農業來增加農民收入、以壯大工業實力來解決人民就業、以改善城市配套設施建設來提高人民居住環境、以發展社會事業來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關心困難民眾等等。高度重視改革過程中涉及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問題,堅持先保證民眾利益再談改革。今年以來,直接接待民眾上訪達200餘人次,直接解決民眾反映的問題70餘個,信訪總體形勢穩定並有所好轉。

二是善抓大事。在工業經濟中,始終堅持124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優勢企業的引進和發展,以誠信的服務贏得了恆旭鋁塑落戶並投產、天藍公司二期工程完成投資準備、紅光濃硝酸項目取得實質進展;協調解決了天藍公司、文龍公司等企業困難和問題,切實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農村經濟上,繼續以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農業三大支柱規模化發展,提高標準化、市場和產業化水平,發展效益農業;嚴格要求有關部門和鄉鎮按政策規定開展退耕還林自查自糾和糧食直補工作;加強農業項目的規範管理,大力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固定投資上,按照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積極調整投資重點,護城溪整治一期工程、人飲工程二三期工程、李—仙路、留—和路等項目全面完成,護城溪整治二期工程、濱江防護堤二期工程等項目業已啟動。實施了交通街、外西街等改造,城市“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工程檔次進一步提升。社會事業上,研究解決了南一中創“國示”、南職中創“國重”複評中反映出的問題。要求教育部門和各鄉鎮本著實用、耐用的原則,完成中國小危房改造任務。積極組織了第七屆梨化節,啟動了國家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和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

三是敢抓難事。一個難點是財政收入,要求財稅部門克服困難,把目標任務落實到崗位、人頭、稅種,確保全年財稅目標任務的完成;提高城市經營水平,實現土地收益1400萬元;全年財稅目標任務已全面完成。二個難點是改革穩定,積極推進南溪一中國中部按股份制形式改制,啟動並實施了糧食購銷企業、縣車隊、川劇團、絲綢公司改制,完成了鄉鎮衛生院的上劃管理,解決了南溪酒業、建陶總廠、鍋爐總廠等遺留問題,目前改制企事業單位職工總體比較滿意。三個難點是社會保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機制、自身建設等問題問題。四個難點是安全生產,加大了安全生產投入,突出抓好汛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煤礦和非煤礦山安全、煙花爆竹安全和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全縣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各項指標均控制在市上下達的限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