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辦公室系統領導班子述職述廉報告

三、強化能力建設,積極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

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牢固樹立服務至上的理念,按照“站高角度、當好參謀,主攻文字、當好秀才,突出信息、當好耳目,最佳化服務、當好助手”的要求,狠抓決策服務水平、文字材料質量的提高和辦文辦會辦事能力的培養,較好地發揮了“參謀部”和“智囊團”的職能作用。

一是綜合文稿質量進一步提升。始終按照“貼得緊,跟得上,重創新,有突破”的要求,堅持用最明確的形式反映最真實的情況,用最簡短的篇幅容納最豐富的內容,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最深刻的道理,認真紮實,精益求精,優質高效地做好各類綜合文稿起草工作。兩年來,較好地完成了市委主要領導在黨的十七大、全國“兩會”期間的發言、匯報等材料,以及市委全體(擴大)會議、市委工作會議、全市民主評議行風暨目標管理總結大會等全市性會議領導講話、發言材料、工作匯報、署名文章等材料600餘篇,成稿近550萬字,提出的許多觀點被領導認可,一些綜合文稿得到了市委領導的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二是信息報送質量進一步提高。圍繞“緊貼中心、服務決策、加強調研、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努力開發深層次、高質量信息,為市委決策提供全方位、多領域、多角度的信息服務。圍繞熱點、難點問題收集編寫綜合信息,使市委的重大決策、重大活動情況得到及時上報,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問題得到及時反映,工作中的好做法、新經驗得到及時推廣。兩年來,向省委辦公廳報送信息4321篇,其中被省委辦公廳《快報》、《重要信息專報》等刊物採用373篇,被省領導批示36件,信息工作連續6年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調研工作成效進一步顯現。緊緊圍繞市委的中心工作及重要決策,主動謀劃,提前介入,廣泛調研,為市委決策提供了許多第一手資料和有價值的建議。先後圍繞《自豪不自滿,跨入新階段》、《改革創新看宿遷》、《環駱馬湖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帶建設》、《更高水平推進招商引資工業突破》、《文化強市》等調研課題深入縣(區)、企業、農村開展調查研究,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近兩年來,共形成50餘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其中《腹地崛起:一千萬人民的期盼》、《宿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報告》等9篇調研文章分別在省委研究室《動態研究與決策建議》等刊物發表;《現代農業調查報告》被《淮海經濟》發表。

四是督查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緊扣市委重大決策和重大工作部署以及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多形式、全方位的督查,及時向市委反饋工作落實情況並通報全市,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先後參與或組織各類督查活動近200餘次;完成XX、XX年年《市委、市政府重點督查事項》、《市委工作會議目標任務分解》等重大督查工作,促進了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和領導批示的貫徹落實;編髮了《督查專報》210期,組織了100多次會風督查,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及市兩辦XX、XX年年度重要檔案落實情況的督查通報工作;堅持每月一督查,認真做好23位市領導48項推進中心城市重點項目督查。

五是後勤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強日常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公務接待、財務管理、車隊管理、建設節約型機關等工作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規章辦事”的良好工作格局。圓滿完成了市委三屆二次、三次全體(擴大)會、市委工作會等150餘次重大活動的會務工作,160餘次市委領導外出招商、考察等重大活動的組織、安排、協調工作,160餘次中央、省領導來宿的重要接待活動。牢固樹立“機要保密無小事”的思想,始終做到“百密而無一疏”。堅持以“突出重點、關注熱點、打造亮點、創新創優”為原則,創建了“月反饋、季交流、年考核”的工作模式。特別是黨的十七大期間,專門制訂了《全市密碼系統“十七大”期間工作方案》,完善了《密碼部門緊急重要電報處理預案》,優質高效地完成了十七大期間的通信任務。史志部門參與和組織開展了雪楓公園的籌建、“推進黨旗下的行動、健全先進性建設長效機制”黨的先進性建設工作論壇等活動,編纂出版了XX年年版《宿遷年鑑》,參與了《江蘇年鑑》等供稿任務。

六是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加強。始終把促進經濟發展作為重中之重,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團結協作,堅持不懈地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圍繞“打造一流招商團隊,展示一流服務水平,成就一流招商實績”的目標,實行全員招商責任制、招商引資例會制度和幫辦服務制度,形成了人人有擔子、個個想招商、全員做幫辦的良好氛圍。兩年來,共引進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12個,總投資1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個,10億元以上項目1個;引進軟體和服務外包項目5個。目前,宿遷市致富皮業有限公司、宿遷市萬和泰化工有限公司、江蘇國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嘉天、群英科技等項目已投產運行,與市財政局共同引進的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的強盛粘膠項目正在建設。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看到工作中還存在著工作的超前性和主動性還要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三服務”的意識還要進一步強化,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