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述職述廉報告

根據組織安排,2010年1月開始,我主持常寧全面工作;5月份擔任市委書記。一年來,我與市委一班人堅決貫徹上級黨委政府制定的工作方針和部署,虛心聽取本級人大、政府、政協的工作意見和建議,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著眼於常寧實際,做對了八個事

一年來,我與常寧市委一班人緊緊依靠廣大幹部民眾,深入調查研究,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做對了切合常寧實際的八個事:

1、根據常寧的發展態勢和速度,確立了爭創全省經濟十強戰略目標。這幾年,常寧的發展速度比較快, XX年至XX年年,地區生產總值每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依次完成68.5億元、87.2億元,增長12.9%、15%。財政總收入每年以1億左右的增幅攀升。XX年突破4億元,居17位,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省20強;XX年年達5.23億元,居15位。2010年,為了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幹事創業熱情,實現全市經濟新的跨越,我根據常寧的發展基礎,結合常寧市情,確定了爭創全省經濟十強的目標。一年來,全市上下以爭創全省經濟十強為動力,圍繞民生抓財政,圍繞財政抓項目,圍繞項目抓招商,圍繞招商抓服務,紮實苦幹,奮力拚搏,在經濟發展上,打造了財政連續三年遞增一個億,財政收入三年翻一番的“常寧速度”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大關,達到103.23億元,增長10 %。實現財政總收入6.22億元,再增1億元,增長18.8%。經濟綜合實力在全省名列14位。

2、根據突破產業集中度低、產品鏈條不長現實局限的需要,做好了鉛鋅產業規劃。2010年,我們聘請了中南大學兩位專家教授擔任政府的經濟顧問,做出了鋅產業和鉛產業兩個規劃,確定了我市鉛鋅冶化和新材料產業發展目標和發展思路,至“十二五”末期的2024年,建成常寧鉛鋅冶化及新材料工業園,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導向、環保領先、科技支撐”的發展思路,構築以鉛鋅冶金為核心,鉛鋅銅金銀銦和硫等資料全面利用的循環經濟經濟網路,以鉛鋅為原料,形成鉛合金、高檔鉛酸蓄電池、熱鍍鋅合金、高檔塗料與化工鋅粉等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園區建成後,工業總產值可達150億元、年利稅可達15億元,園區“三廢”實現零排放。做好鉛、鋅產業規劃,有利於延長鉛鋅兩個拳頭產品的鏈條,有利於形成上規模上檔次的鉛鋅產業集群。

3、根據工業企業受冰災和拉閘限電影響開工不足的情況,對企業實行休費三個月。因去年年初冰災和電力、石油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我市工業企業曾一度面臨生產周期縮短、運營成本增加、資金周圍轉不暢等實際困難。為確保企業實現全年生產目標,減輕企業負擔,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從去年7月8日起至10月8日止,對全市工業企業暫停收費3個月。在暫停收費期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藉口向企業收取各項費用。此舉得到了全市各級各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受到了各企業主的交口稱讚,提振了企業克服困難的信心。各工業企業在去年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仍然基本實現了全年生產目標。我市財政稅收在去年極度艱難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一個億的增長速度,居全省15位。

4、根據理順城市管理體制的需要,設立了4個城市辦事處。這幾年,常寧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面貌變化很大。目前,城區面積已經擴大到1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已發展到15萬。為了順應這個變化,突出“市”的特色,加強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我們在城區設立了宜陽、泉峰、培元三個辦事處,從松柏分設了水口山辦事處。實踐證明,這條路子是走對了。原來,城市座落在一個鎮上,大家感覺不是很好。現在,城市座落在三個辦事處上,大家都有了“市”的感覺,在城市的規劃和管理上,我們都在按“市”的要求定位,城市的管理逐漸跟上來了,城市的品味也提高了。目前,辦事處的職能已經明確,城市管理體制逐步理順,我們力爭通過兩三年的努力,把常寧建設成省級文明衛生成市,宜居宜游的山水園林城市。設立水口山辦事處,這就好比從衡山縣分設出南嶽區一樣。隨著京珠高速複線的貫通,水口山在衡陽、雲集和常寧之間的作用會不斷擴大。通過幾年的努力,水口山辦事處就會再造一個新水口山。

5、根據對公共財政、公共產品的科學理解,率先開通免費公交、試水免費高中。財政來自民眾,用於民生。財政的職能主要在於彌補市場在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穩定經濟和促進發展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對於市場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我們的財政要退出,不再介入。對市場難以觸及或者難以發揮作用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公共管理等,我們的財政,要主動“補位”。一年來,我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有限的財力用到改善民生上。2010年,是我市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一年。我市繼辦好為農民代交農業灌溉水費、代交參合基金、投資興建鄉村公路、化解教育前段債務、購買崗位解決零就業、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城鄉低保擴面提標、推進環境保護、提高鄉村幹部待遇等十多件事情後,於去年7月1日,投入700多萬,在全國率先開通了城市免費公車。開通免費公交,既節約了能源和資源,又保護了生態環境,既規範了交通秩序,也發揮了公共財政改善民生的作用,受到了市民的一致擁護和各方面的好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取得了預期效果。實踐證明,開通城市免費公交,決策是正確的,是深得民心的。為促進教育公平,針對部分困難學子就讀高中難的問題,2010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免費高中教育,恢復了常寧六中。把常寧六中定為公辦性質、民辦管理的普通高中學校,學校從校長、行政管理人員到教師,全部採取“聘任制”,學校自主招生,學生入學享受義務教育的待遇,教師工資福利由市財政負擔。家庭困難學生到常寧六中就讀高中,不僅學費全免,還可享受一定的生活補貼。目前該校生源穩定,學風校風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