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文化局班子述職述廉報告

2010年,我局深入貫徹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堅持文藝的“兩為”方向和“雙百”方針,開拓進取,奮力拚搏,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努力繁榮文化事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強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促進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文化工作完成情況

㈠出色完成全市重大文化工作任務,不斷提升開封文化軟實力。

精心參與組織承辦 “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活動。參與組織4500件文物及展品參展、600件拍品拍賣、80篇論文學術交流,為民眾鑒寶1000件、300人次,完成了市博物館改造、宋都御街牌樓的修繕工程。依法徵得伊朗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鄭州博物館、洛陽博物館等館藏精品參與展出,元青花瓷、明仇英《清明上河圖》等國寶文物精品,讓國內外來賓和開封市民大飽眼福,引起省內外媒體網路廣泛關注。通過首屆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把七朝古都開封建成一座享譽海內外、集收藏活動與收藏經濟開發為一體的有較大影響的收藏文化發展基地,推動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切實抓好新鄭門遺址“城摞城”博物館的項目開發。開封地下構成的“城摞城”奇特景觀,是世界古代都城發展史上是非常少見的。為進一步發展宋都古城的歷史風采,在市領導的關心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積極主動地抓好項目開發的各項工作,組織制訂詳細科學的考古發掘方案,提供充足的專業技術材料,邀請相關專家召開研討會,採取招商引資的辦法,與澳大利亞裕萬責任有限公司投資方廣泛接觸談判,簽訂了項目合作意向協定書。“城摞城”博物館的項目開發,對豐富開封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品位,推動我市大遺址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大意義。

認真做好第25屆菊花花會文化活動組織工作。組織舉辦了菊會開幕式大型鼓舞表演《萬人千鼓慶菊會》和菊會大型文藝晚會,舉辦菊花花會文化活動20個。特別是開幕式大型鼓舞表演《萬人千鼓慶菊會》,匯聚市屬五縣五區1000名鼓手、1000面盤鼓,擂響開封,激越豪邁,營造了強烈的文化氛圍,讓人民民眾共享文化發展新成果。

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十五件實事”之一——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工作。切實加強農村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文化大院建設,指導各縣先後共申請到位國撥資金近300萬元用於農村文化建設,新建開封縣圖書館1100平方米,為農民放映電影4000場,觀眾達百萬人次。組織XX年年圖書配送工作,共向尉氏、蘭考等縣配送圖書價值2萬元。指導開展創建文化先進縣(鄉、鎮)活動,企業文化下鄉演出、“春滿中原”農村文化活動、百面盤鼓鬧縣城、元宵節民間文藝展示、農民嗩吶大賽等200項(次)形式多樣的農村文化活動,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全力組織好“文藝精品”《清》劇的進京演出活動。接到市委、市政府復排大型原創歌舞劇《清明上河圖》晉京演出的任務後,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將《清》劇晉京演出作為文化系統的中心工作,相關領導及全體演職員犧牲春節長假,不分晝夜組織排練,加工提高。3月7日、8日,在首都北京天橋劇場為全國“兩會”演出,受到與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廣泛讚譽,宣傳了開封,展示了開封文化風采,《中國文化報》以整版篇幅宣傳報導了演出盛況。

強力推進鄭汴文化對接。積極與鄭州市文化局相互溝通相互聯繫,成立文化對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的對接實施方案。開封雜技與鄭州雜技進行交流合作,共同參加了“中原博覽會”開幕式演出。舉辦了鄭汴兩地書畫、攝影聯合展出,擴大了兩地的文化交流。在市委、市政府大力關心支持下,創造性地啟動了合理配置藝術生產資源、聯手打造歌舞劇《清明上河圖》(青春版)工程,在策劃、行銷和演出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經過7個月的修改、排練,於11月26日公演。該劇的排演成功,在強力推進鄭汴一體化、有效整合鄭汴文化資源等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為實現文化旅遊大市向文化旅遊強市跨越做出了貢獻。

㈡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發展彰顯良好勢頭。

局黨委為了抓好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多次組織人員深入基層調研,制訂《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三項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實施方案》,紮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制定《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實施方案》,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培訓班,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進行普查。組織申報朱仙鎮木版年畫老藝人郭太運,入選由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組建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有限公司,統籌安排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和利用工作。在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期間,組織我市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到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和我市部分中國小進行展示,產生了突出的社會效益。加強對木版年畫及北宋錢幣紀念冊的研發,把新產品開發作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朱仙鎮木版年畫精選》《中國北宋錢幣精選》等具有開封地方特色文化產品投放市場後,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積極發展我市文化娛樂業,延伸現有文化產業項目的深度開發,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認真做好對外大型文化項目推介工作,協調組織我市文化產業單位參加河南省文化產品成果展、河南省特色文化村(鎮)評選等省內外重大活動,精心挑選推薦汴繡、北宋官瓷、朱仙鎮木版年畫、歌舞劇等代表我市特色文化產品的五大類產品十多家企業,在河南文化產業網免費展示銷售,並參加河南省文化產品成果展,受到省領導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