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7月22日我們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小組一行1xxxx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們開展了許多活動,和國小生聯歡、與當地青年座談、為國小生義務輔導功課,深入農民之中調查研究等等。在農村里,我們學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這是我們這些大學生第一次如此熱衷於農村問題,並且如此深入地思索農村問題。其中大家關心最多,也是討論最多的,就是農村經濟的發展問題。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現代化進程,對農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國的經濟結構能否順利調整,國民經濟能否發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業基礎是否穩固。只有加強農業基礎,確保農產品供給,才能順利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只有加強農業基礎,開拓農業市場,才能支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問題不僅關係到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而且關係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十五"計畫綱要提出,必須高度重視農民收入問題,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做好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目標。  "靠天吃飯"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祖祖輩輩唯一的謀生手段,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方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後,農業生產受到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市場風險增加。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業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根據jzm同志?quot;xxxx"的思想,周家村兩委在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拓寬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領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資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帶領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產品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必須對農產品的品種結構進行調整,面向市場,依靠科技,進一步加強優質品種的引進、選育、繁育和推廣工作,儘快淘汰和壓縮劣質品種,全面最佳化農作物品種結構,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業。他們為村民們聯繫了南韓的育種辣椒和西瓜,辣椒200xxxx/畝,西瓜400xxxx/畝,西葫蘆500xxxx/畝,環繞村子還重了5000棵柿子樹,每棵樹收入20xxxx元,年人均收入380xxxx。

雖然取得了這么大的成績,但村兩委並沒有固步自封,他們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種成這樣了,要想再發展農村經濟,還是要想辦法,上項目。"我覺得要想拓寬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領域,還要在以下三點上想辦法:

(一)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鼓勵農民服務組織創新,培育經紀人隊伍,加強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和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加快制訂或修訂農業行業標準和重要農產品質量標準,推廣採用國際標準,創建一批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有計畫地興建或擴建一批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科技、勞務等要素市場。搞好農業服務,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引導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經濟作物;搞好對農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訓,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戶,及時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