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與新農村建設”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勤於學習甘於奉獻---有感於xx赴贊皇縣東王俄村“和諧社會與新農村建設”志願服務小分隊暑期社會實踐

內容提要:

xx年暑假期間,我們一行總計13人赴贊皇縣東王俄村進行了暑期社會實踐。期間我們進行了文藝匯演、支教、教育調研和廣播生活常識等一系列的活動,獲得了成功。

關鍵字:教育經費 孩子 社會實踐 支教

正文:

現狀:

1、 雖然現在農村中九年義務教育政策已基本落實,但是仍有少數青少年輟學在家。這一現象是因為多數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太過於放縱,管教不嚴,孩子因為學習不好而產生厭學心理,進而中途退學,一般多為國中生,男生。也有少數是因為家長認為上學沒有用,不如提前輟學掙錢。

2、 村民生活水平較以前已大幅提高,基本上都能供得起孩子上學。所有家長都說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學,就一定會供孩子繼續接受教育,在家長心中,上學是最好的出路。並且認為孩子上學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以後能生活得更好。

3、 村民們很重視孩子們接受教育,但落實到實處的很少,表現在與孩子老師的交流很少甚至沒有。親職教育也很少,因為家長忙於掙錢養家,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4、 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往往會選擇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一教育方式似乎已經在家掌心中成為了唯一的方式。但是家長卻有些溺愛孩子,表現在每天給孩子的零花錢太多,據估計,每天至少5元。

5、 村民對教育經費的來源和去處不了解,村民只知道現在不用交續費了,但是關於教育所需要的費用,比如說老師工資,學校設施維護等費用的來源不清楚。

存在問題:

1、家長與孩子的老師的交流很少,重視教育只是表現在話語之間,或者家長錯誤的認為讓孩子上學就算是重視教育,給孩子交錢就是重視教育。家長對“重視教育”理解存在誤區。

2、少數家長仍然接受了孩子輟學而沒有採取必要的行動來讓孩子完成學業。大多數原因是孩子厭學,部分原因是家長認為上學沒用,不如提前退學掙錢。

3、家長對孩子溺愛現象比較嚴重。每天所花零花錢很多,有的孩子甚至已經有mp3、mp4和手機等貴重物品了。

4、村民對教育經費的來源與去處所知甚少。許多村民只知道現在不用交學費了,但是不知道教育經費從什麼地方出,又去向了哪裡。

5、家長平時都忙於掙錢養家,忽略了與孩子的交流,導致了親職教育幾乎不存在,言傳身教幾乎不存在。

建議:

1、家長應該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繫,學校也可以通過開家長會、組織老師進行家訪等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家長與老師之間必須保證能隨時取得聯繫,以便不時之需。

2、少數家長因為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孩子學習不好、孩子性格叛逆等原因而接受了孩子輟學。對此,學校方面應該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勸說家長讓孩子完成學業。

3、家長應該注意對孩子的疼愛方式,多給孩子買零食並不是對孩子的正確的疼愛方式。家長應該以冷靜的頭腦來思考該如何對待孩子,怎樣去愛自己的孩子。

4、村委會和學校應該是教育經費的來源和去處公開化,可以以展示牌的形式讓村民了解教育經費的詳細情況。

5、家長平時要多主動的與孩子進行交流,不能因為忙著掙錢養家就忽視了與孩子的交流。可以利用吃飯的時間或者孩子寫完作業後與孩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