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黨員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大學生黨員暑期社會實踐感悟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個月的暑期實踐生活結束了。本次社會實踐主要是利用附近高校的大學生黨員資源,利用暑期赴鎮從事黨建、團建工作。這次實踐以“辦實事,出實效”為指導思想,促進大學生黨員走進基層,了解基層,服務基層,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

這種暑期社會實踐的形式不僅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加強了學院與鎮的聯合共建、更好地發揮了學生黨員為社會的服務職能,而且為學生黨員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鍊機遇和施展才華的舞台。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應該怎樣抓住機遇來提高自己、有所作為呢?

在實踐期間,我主要以共青團工作為工作重心,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一些檔案整理和文字工作。通過這一個月的經歷,我深深地體會到,實踐鍛鍊要想達到“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的目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到位不越位

在新環境、新工作崗位上的大學生黨員,實踐時間均有限、較短,客觀上對“實踐”的效果產生影響,總有“臨時”之感,有時也會有“應付”心理。所以,面對新環境、新職責,大學生黨員在實踐時首先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到“到位不越位,協助而不取代“。既要依據“法度”(職責),把握原則,切實履行職責;還要依據需要,按照組織安排,做好隨機的單項工作及時補位;更要依據實際,把握尺度,掌握程度,不能越位,做到“到位”、“補位”而又“不越位”,使自己始終處於協助各級領導工作的角色。

二、虛心不虛榮

選派去實踐的大學生黨員,大部分具有年紀輕、知識層次高、專業素質好、創新意識強等特點,但是面對基層的實際情況和工作要求時,還需要一個熟悉環境、更新知識和繼續學習的過程。要虛心不要有虛榮心,不要認為自己是從高校來的,理所當然有所不同,這樣往往會造成工作的被動,有時還會在某種程度上讓單位的領導或幹部反感。作為來自高校具有紮實專業和理論知識的學生黨員,實踐鍛鍊時,仍需要再次學習,而且要會學、有重點地學並注意學習方式。既要向領導學習,又要向民眾學習。許多不擔任職務的老同志其實是實戰經驗豐富的,他們中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大學生黨員要主動放下架子,拜其為師,真心實意向其學習,而不是喊喊口號、做做樣子,敷衍了事;另外還要在實踐中學習,堅持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實踐鍛鍊,切實提高自己的調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應變能力等。

我剛到團委實踐的時候,就參與了創先爭優知識競賽活動的賽前策劃,而後又接到將歷年來檔案歸檔的工作,還有一些文字工作。面對一些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工作,剛開始都是不太懂的,後來就慢慢學習,問身邊的同事。只有不恥下問,虛心學習,才會促使我們較快地融入新的環境,促使新環境很好地接納我們,也能使工作局面較好較快地打開。

另外,大學生黨員由於個人的閱歷、知識結構不同,相對各自實踐的新環境均有各自的特點與優勢,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同時,要紮實工作,充分發揮優勢幫助解決問題,而不是“炫耀”優勢,要做到少評論、少爭論、少議論。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勢是相對的,而我們的目的是“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才能“拾遺補缺”、補己之短,才能發揮特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