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國小所取得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xx大以後,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

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民眾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國小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並且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為此,筆者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採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群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採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占gdp 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國小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示範校”、“視窗校”,不遺餘力地標榜個人政績。筆者在一篇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後到達農村中國小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

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於信息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國小中,除了中心國小師資力量相對較為雄厚一點外,其他國小,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國小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占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六處國小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為零;國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著我鎮中國小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巨的任務,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