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暑期社會實踐論文

前 言 

今年暑假,我院按照校黨委《關於認真組織我校學生積極參加XX年暑期社會實踐的通知》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實踐’三個代表’,樹大學生新風貌的主題,組織全院學生深入農村,社區,工廠,革命老區,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受到了好評.學院廣大學生黨,團員在實踐中進一步了解了國情,加深了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增長了才幹,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鍛鍊和提高了自身素質.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是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要求,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的需要,是加強團隊精神,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升華思想的有效途徑.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深入民眾,了解社會,增長才幹,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道路,是青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發揮聰明才智,積極為社會作貢獻的重要途徑.希望全院學生班級和個人再接再厲,不斷創新,繼續學習鍛鍊成才. 

城市貧困群體的調查與思考 

摘 要: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城市出現了新的弱勢群體,雖然這是難以避免的現實,帶有普遍的規律性,但如果處理不好, 必然影響社會穩定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筆者在參加淮安市城市調查隊組織的城市特困戶抽樣調查中,親眼目睹了部分城市特困家庭生活的艱辛,從心靈深處受到了一次強烈的震撼,並引起了深深的思考…… 

在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過用中,由於市場的激烈競爭,城市原有企業出現了大幅度的關停並轉,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城市人口的就業難度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經濟發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多數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隨之也出現了城市弱勢群體,而且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弱勢群體中的貧困者隊伍正在呈擴大的趨勢,如何解決好城市弱勢群體的生活問題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近年來,城市扶貧問題雖然己引起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城市貧困群體現狀分析 

目前,淮安市下崗職工已超過7萬人,約占職工總數的五分之一.據XX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市城鎮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130元,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特困居民已經達 21039人,占全市非農業人口的 1.8%,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150元的城市人口約有3萬人. 

據對市區630戶特困職工家庭生活情況的調查,貧困類型大體分為三種:一是因職工下崗的家庭貧困型.在調查的630戶 特困家庭中,下崗職工家庭有449戶,占71.27%,其中雙下崗的職工家庭有229戶,占36.35%.二是因患病治病的家庭貧困型.在調查的630戶特困家庭中,有193戶因其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導致債台高築,生活貧困.這些家庭職工所在單位無力為他們投保醫療保險,大額的醫療費用無處報銷,有部分家庭因治病而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如:某輕工企業退休職工包某某患尿毒症五年多,每周透析要花費700多元,夫妻二人退休金不到1000元,為治病不僅已經花去一生的積蓄,而且舉債3萬多元,不堪重負.三是單親貧困家庭型.在被調查的630戶特困家庭中,單親家庭有112戶,占17.78%.

在這些單親家庭中,有的是因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一方死亡的,也有的是因為家庭生活困難,導致家庭破裂而離異的.如:市區一服裝廠職工孫某某患糖尿病多年,因單位效益不好下崗在家,丈夫不堪忍受妻子疾病和家庭的雙重折磨,於幾年前離家出走,孫本人病情越來越重,一家人僅靠政府發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維持生計.市區某紡織廠女工李某某,丈夫去世,每月僅靠300多元的工資和低保補差,既要維持一家4人的基本生活,又要供養兩個孩子讀書. 

二,城市貧困群體呈擴大趨勢的原因分析 

貧困群體的出現和呈擴大的趨勢,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歸納起來大致有一個方面的原因:是經濟轉型時期,改革攻堅階段,一方面失業人員大量湧現,另一方面失業人員中普遍存在著文化素質低,勞動技能單一,知識密集型產業就業門難進,社會可提供的體力勞動密集型崗位嚴重不足.二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保障體制,不僅起步晚,而且舉步難.三是擇業觀念陳舊,創業致富的信心不足.這個僅在貧困群體中有所表現,而且在相當一部分市民中也大有市場.

三,解決城市弱勢群體貧困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社保基金的籌集力度,確保困難職工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國家要加大社保基金的投入,強制性,規範化地實施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失業保障制度,對困難企業職工和貧困群體要制定相對優惠,適當傾斜的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的社會覆蓋面,既要確保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又要切實保障城市中無上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撫養人的居民生活保障,並提高其保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