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總結

我們的社會實踐時間不長,結果與自己最初的預計也相差甚遠,但是就是這個不算成功的社會實踐卻讓我真正地成長不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一、想和做的區別

一直以來,我都是屬於空想派的,經常會有很多種想法,自認為也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卻少有幾個真正實施過。因此也很難體會到真正將一件事情做好和想像的不同。這次社會實踐源於自己的一時興起,在上通識課時老師講到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很嚴重,而上海市中國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一個城市,後來又陸續了解了一些養老問題,因此萌生了在上海做一個調研老齡化問題的實踐。在實踐項目提交前的周末臨時找了一組人,能在這么短的時間找到人需要感謝高樹華學長的支持。策劃做好後就一直放在那兒,直到即將做社會實踐前兩天才發現其中有很多問題。首先,我們的人手畢竟有限,所以要得到足夠的分析數據是不可能的;第二我們的資源有限,因此真正要深入小區去調研在實踐上基本不可行,而且之前也沒有考慮到要和政府聯繫其實在當今國情下是蠻困難的;最後我們畢竟不是專業人士,要想得到真正專業的結論基本是不可能的。鑒於此,我們不得不改變最初的策劃方案和目標。

於我提議大家抽樣調查幾個養老院,把實踐目標定為了解養老院裡面老人的狀況。組員們認為這個方案不可行,和最初的想法差距太多,而且得到的數據也不夠全面,堅持應該到政府、小區、公園等公共場所採訪。最後,大家協商,決定到養老院、政府和公園採訪調研。

我以為採訪養老院應該是最容易的,但是實際上這邊遇到的困難確實最大的。有些養老院根本不接受採訪,而有的養老院雖然接待但是其中能夠自主交流的老人卻很少,這兩方面的困難讓我們的實踐效果大打折扣。然而意外的是一直認為問題蠻大的公園採訪和採訪政府卻很成功。出現這種狀況,雖說是想與做的區別,但是究其根源還是自己看問題不夠準確,不能夠正確全面認識問題造成的。

二、團隊的力量

在社會實踐開始的前兩天,我一直在憂慮我們實踐的可行性問題,甚至有過放棄的想法。但是在團隊第一次開會後我的疑慮就被完全打消了。我真切地體會到自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一個人不能完成的事情一個團隊卻可以。我們對工作進行了分工,大家自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工作。問卷製作,聯繫政府,聯繫養老院,工作的分工使工作明確而高效,各發揮優勢也使原本看來困難的任務被各個擊破。在社會實踐動員大會上,顧希垚老師曾說,一個團隊如果只有團長在工作那么這個團隊是不成功的。真正成功的團隊是團長安排而大家一起完成任務。相信你的夥伴也是在實踐中獲得的一個經驗,一個人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更多的時候我高估你個人的力量而輕視了團隊的力量,做好自己的工作並將其他工作放心地交給值得信任的夥伴,相信他們能將任務完美地完成,而不是奢望每件事情都能自己獨立完成。

領隊的作用在一個團隊一個集體中的作用到底是什麼?這也是在本次實踐中引發我思索的問題。在怎么決定進行實踐時,領隊是綜合各方的意見,並決定最佳的方案;在具體安排時,領隊必須安排好整個團隊的工作,使其能夠正常的運作,在活動中不僅要顧全大局,更要考慮好細節,防止整個隊伍出紕漏;在團隊工作出現問題時,不應責備具體的人沒有乾好事,而是應當站出來承擔責任,在人員安排上是否本身就有問題,在工作安排上自己是否沒有安排清楚;在考慮問題上是否不全面,細節上是否沒處理好。作為領隊,整個團隊任何一個環節出錯了其實錯的根源都在領隊上。

三、和不同的人溝通交流的技巧

本次社會實踐的一大特點就是需要大量的和人溝通,溝通的對象也大不相同,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從隊友到政府和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到老人,而老人的背景也各不相同,需要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在實踐中自己和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的溝通比和老人溝通困難許多,因為自己一直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經驗,沒有掌握怎么和這些人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

四、現實的殘酷

本次實踐帶我們大家走出象牙塔到社會中去,了解到世界的運轉和我們想像真的很不一樣。曾經聽起來遙遠而不管痛癢的問題實際的擺在我們的面前,比如房價、物價、就業、國家醫保等政策,這些看起來和大一校園生活有些脫節的實際讓我了解到大學表面的短暫的輕鬆安逸後埋藏的是巨大的現實的危機。一直被父母學校呵護得太好的我還無法了解當真正面對事關生存的壓力時是什麼樣的感覺,但卻明白在四年後真正直面社會的方方面面時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么很快將被社會淘汰掉。不進則退,是當代社會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