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科技興農社會實踐報告

實踐主題:幫助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

實踐地點:

實踐時間:

實踐人員:

隊長:

一、實踐背景簡介

xx縣地處太行山東麓,位於xx市南部,距xx省會xx50公里。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氣候,年平均溫度12.5度,平均年降雨量520mm,年日照時間2660小時,平均無霜期191天。縣域面積222平方公里,轄四鄉一鎮,一個辦事處,107個行政村,人口175645人。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是xx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廣鐵路、107國道及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

二、前期準備

1、本隊隊員對此次實踐活動非常重視,經常就實踐活動展開熱烈討論,隊員們都有出色完成本次實踐活動的決心。

2、科技興農小隊隊員們分頭行動,查閱農業的相關資料文獻,借閱圖書館的大量書籍,閱讀了許多相關主題的文章。而後,總結提煉所摘文獻,從xx溯源、背景與精神三方面著手,做出了一份能讓xx農民了解農業知識的宣傳單,意在更好的發揚科技興農精神。

3、聯繫報紙、網站等媒體,做好宣傳,等最終新聞稿寫成後以各種形式進行投稿。

三、日程安排

7月14日:科技興農小隊12人以蒐集好的文獻資料分頭列印宣傳單,買好車票,並與當地負責人做好聯繫工作。

7月15日:來到xx,下午拜訪當地有經驗的老農,做好訪談記錄。

7月16日:在田間地頭,對正在耕地的農民進行面對面宣傳。

7月17日:拉起製作好的條幅,對來往的遊客進行愛國愛黨宣傳,並在條幅前進行了簽名活動。

7月18日:參觀xx縣農業示範園並提出我們自己的建議,結束後返回學校。

7月19日:召集全隊員開會總結,對此次實踐活動感想交流。

四、實踐日誌

第一天

隊員們進行了緊張的前期預備工作—查閱相關報紙資料,在網上搜尋相關信息。然後,我們匯總整理了所蒐集到各方資料,並為我們未來幾天的工作做了詳細的規劃。並分小組討論,製作了宣傳單以及對老農民的訪談提綱。在討論中,大家積極提出修改意見,以便獲取的信息更加正確與全面,以期實現良好的實踐效果。

經過緊張而富有成效的討論,終極圍繞xx所提出的: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加快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和推廣套用,開發具有重要套用價值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新品種,做大做強現代種業。加強高效栽培、疫病防控、農業節水等領域的科技集成創新和推廣套用,實施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融合,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左右。發展農業信息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宣傳科技興農的重要性.同時為使農民對此次的科技興農之旅有一個更加清楚的認識,更好地完成此項宣傳,我們在完成對xx的探訪的同時,也通過聊天的形式詢問當地農民xx幾十年來的變化,之後又把我們精心製作的宣傳單發給了當地農民,以使此次實踐活動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一時。宣傳單從農業發展方向,農業科技的重要性,科技興農的意義三方面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使農民對xx這些年來的發展有了巨觀的認識,並表達了自己對黨的感謝與祝願。

第二天:

經過三個小時的旅途,在中午來到了xx。下午,我們開始了我們暑期實踐的第一步:拜訪當地有經驗的老農.在當地服務站的幫助下,我們找到了一位老農。老農給我們講了一些歷史,村莊挨過了漫漫饑荒和貧窮的歲月,“好在中央一直沒有忘記我們,經常給我們一些政策或其他扶持”。直至近年科技進步了一些,農業產量高了,才為村民重新燃起了致富的希望。

雖然路程遙遠,旅途辛苦,我們還是完成了今天的任務,並真真切切感受到那些樸素的勞動人民對黨的事業上的無私支持與奮鬥,繼而油然而生一種崇敬的之情,為農民的那種樸素而感動,但我們同時也發現了當地農業的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我們找到老農時他正在澆地,而用的卻是傳統的大面積漫灌.

第三天:

今天我們來到了xx縣現代農業示範園,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些先進的農業理念,比如在大片的農田裡種植一些樹木,來改善環境和防風固沙.也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溫室大棚,是科技興農的典範.

第四天:

有感於前幾天我們所看到的當地農業耕作的落後和示範園先進技術和理念,深刻認識到必須把已有的技術大規模利用才是促進農業發展的關鍵,所以今天我們一行人來到田裡為一些農民現場講演一些農業的先進理念和國家科技興農的決心,以及以後農業的發展方向,傳統農業勢必即將被現代農業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