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職報告寫作指導

述職報告中的有些績,往往需要通過小標題的形式予以概括和表現,這樣就會形成通常稱做段旨句的“虛”題。對於這樣的概括性的“虛”題,更需要有切實有力的“實”作為支撐和依託,要有實實在在的已經進行了的工作和活動。事實必須確鑿無誤,原原本本地反映事情的本來面目。否則“虛”就可能會蒼白無力,難以服人。如:

……

4.創新工作方法,刺激就業。2年再就業工作中,我們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十、百、千”工程,當年在全市樹立了 個自主創業的典型, 個下崗職工示範店,共吸納了 萬名下崗工人再就業。2年年底我們組織的冬季“送技能、送崗位、送培訓”大型送溫暖活動,參加各類求職人員萬餘人,當場簽訂就業協定有 人。……

述職者著意表現的“績”(創新工作方法,刺激就業)在這樣確確實實的事實陳述中顯得切實有力、令人信服,可謂“用事實說話”。這樣的表述,自然會得到領導的認可、民眾的滿意、評審的肯定。

當然,用事實說話,切忌弄虛作假和語焉不詳,決不能“添油加醋”或借題發揮,玩弄文字遊戲,大作表面文章;更不允許無中生有,胡編亂造。那樣做的結果,必然是弄巧成拙,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三、抑揚結合,彰顯辯證

所謂抑揚,是指行文中根據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辯證法,使情節安排、事物發展等呈現出符合生活客觀和作者主觀的起伏變化。值得注意的是,運用抑揚法須把握好主次之分,寫作時要把重心放在或抑或揚的行文意圖上,不可平均用力。

一份好的述職報告不能光是成績的羅列,“報喜不報憂”。滿篇皆成績,亦有可能給人以言過其實或王婆賣瓜之感。一般的做法是,可以先揚後抑。即在“曬”自己的成績的同時,也擺明自身存在的問題或不足,值得改進的方面還有哪些等等。只有在述職報告中客觀地列出個人存在的一些問題,才能讓有關部門或領導感受到你辯證的睿智和勇於自我批評的精神。這一點,在工作總結這種文體的寫作中也有所體現。

從寫作策略的角度來看,後面的“抑”不僅僅是一個自我批評的態度問題,也是一個提升述職者個人形象的好機會。處理得好,能夠彰顯述職者的智慧、勇氣和心胸,有效強化前面的“揚”,給領導或評審一個更加全面、深刻、良好的印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明乎此,我們大可不必陳述成績時挺胸抬頭、趾高氣揚,一說到不足或缺陷,就扭扭捏捏、閃爍其辭。其實,談成績不避缺點,只要處理得好,就一定能夠化不利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贏得評審官和人民民眾的好感,為你的述職報告增光添彩。如:

在2年,我在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對本市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缺乏詳細指導,盲目性、隨意性比較大;對與旅遊相關行業間的協作協調不力,使行業向產業的跨越受到制約;局機關政治理論學習抓得不夠緊,政治思想工作做得不夠細。這些都是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決的。

應該說,述職者在文中的自我解剖是比較中肯的。而且,這樣的自我檢討“瑕不掩瑜”,不僅不會影響到前面的“績”的價值,反而能夠更好凸顯述職者的坦誠和“績”的可信。

四、分條切割,綱舉目張

分條切割是文章的一種結構布局方法。是指構思文章時以符合客觀事物的邏輯順序為基本要求,根據表意(綱)的需要,把結構分成一些相互聯繫的條條塊塊(目),並用小標題引領,將述職者的履職情況分別進行闡述。對於套用寫作而言,這種方法能夠更好地陳述事況、闡明思想或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