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部班子三年述職報告

2002~2004年是**事業部生產建設、改革發展的關鍵三年,**事業部黨政班子在公司黨政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以務實創新的精神,認真貫徹公司黨政工作綱要,完成了事業部發展階段的生產建設、體制改革等工作,完成了公司下達的生產經營目標和事業部黨政工作綱要提出的各項工作目標,妥善地處理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事業部黨政班子組織帶領全體員工,迎難而上、振奮精神、腳踏實地、挑戰先進,不斷促進生產經營的發展,在生產經營、基本建設、改革發展、企業管理、黨的建設和提高幹部、職工隊伍素質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三年中,**事業部在基本建設方面提前建成了具有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石化70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配套項目的3PP、4PE裝置,並分別實現了一次開車成功的目標。在生產運行管理方面,創造了包括產品實物量生產、長周期運行、產品質量以及各種消耗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歷史最好水平70多項;其中,7套化工裝置(1PE為兩套)17次打破長周期運行記錄;3套裝置12次打破月度產量記錄;4套裝置5次打破年度擠出量記錄;事業部總產量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打破記錄;3套裝置6次打破單耗記錄;一等品率、合格率、優等品率6套裝置23次打破記錄;綜合能耗5套裝置9次打破記錄。在科研開發方面,完成科研項目**,開發新產品**只,申請專利**項。三年來,**事業部第二屆領導班子為做強做大上海石化聚烯烴事業、提高上海石化合成樹脂競爭能力作出了無私的奉獻。

現根據公司關於認真做好2002-2004年度任期工作總結的精神,對事業部領導班子在三年任職期間工作的回顧和總結,向組織匯報如下:

一、**部三年工作的特點

1.2002年——發展年。圓滿完成四期建設,合成樹脂生產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2002年是**事業部基本建設全面告捷,生產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發展年。年初,班子通過討論,提出了“打好‘三大戰役’(3PP、4PE的基本建設和開車任務以及1、2PP裝置大檢修),實現合成樹脂生產能力翻番”的奮鬥目標。這一年,**部集中了一切可用力量,廣大幹部職工在班子的帶領下,四期建設階段發揚“以我為主、全面參與”的精神;開車準備階段發揚“四個一切”(一切為了**四期、一切服從**四期、一切服務**四期、一切確保**四期)的精神;決戰階段發揚“團結一心、不畏艱難、勇於拼搏、敢於勝利”的精神,圓滿完成了3PP、4PE這兩套**事業部歷史上規模最大、工期相對最短、投入人力最多、施工管理最為複雜的裝置建設任務,並分別提前實現一次開車成功;不僅奪取了四期建設的全面勝利,而且用行動兌現了“用兩年的時間實現**事業部跨越式發展”的承諾。

2002年下半年,由於新建裝置運行狀態一直不太正常,班子的精力大多集中在如何使裝置儘快進入正常運行狀態上,忽視了4PE裝置引進技術的難度性和不成熟性,安全管理上、工藝管理上放鬆了警惕,尤其是當時4PE裝置項目組能力出現差異,個別新職工的培訓沒有到位,導致了“8.27”事故的發生。“8.27”事故發生後,部領導班子和全體員工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段困難時期,班子全體成員更是加強了團結和溝通,帶領全體員工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實,逐步扭轉了被動局面。2002年四季度,四期兩套裝置的運行水平有了顯著提高,3PP裝置突破了產能瓶頸,超過了設計產能的5%;4PE裝置日趨穩定,運轉率得到大大提高。同時,通過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事業部實現了二屆一次職代會提出的“下半年‘扭虧為盈’”的工作目標。

2.2003年——穩定提高年。八項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生產經營全線告捷。

2003年是**事業部經受嚴峻考驗、戰勝各種困難、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當年,事業部確定了“內涵發展、勇創‘八新’”的工作方針。全體幹部職工面對複雜多變的形勢,在班子的領導下,圍繞“做強做大聚烯烴事業、增強國際競爭力”這箇中心,以“精細管理創效,內涵發展求勝”為抓手,團結一心、迎難而上,不斷推進生產組織、產品結構、成本管理和人才隊伍等最佳化工作,使HSE管理、各主要生產裝置運行水平、經營工作、科研開發、財務預算管理、企業發展、人才培養、幹部隊伍建設等八方面的工作實現了新的突破。

2003年在生產運行方面創造的歷史新記錄如下表列:

註:1.表格內的數據為當年創造的歷史最好水平。

2.月度擠出量、年度擠出量和入庫量單位為噸;單耗單位為Kg/t;質量單位為%;綜合能耗單位為KgEo/t。

2003年生產經營方面的業績主要有:

合成樹脂擠出量89.9萬噸,同比增長32.39%,創歷史最好水平。完成產品銷售總量為88.89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5.2億元,同比增長53.5%。實現利潤23108.37萬元。各項費用都控制在公司考核指標範圍內。

3.2004年——改革步步推進,職工隊伍保持基本穩定。

2004年是**事業部的改革年,也是**部歷史上減員分流和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在技術力量大量流向化學工業區的情況下,一方面堅持開展結構性調整的減員分流工作;另一方面加大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在結構性調整減員分流方面,截止目前,完成1PEF、2PEF、包裝車間鏟車工劃轉海灣靈達公司管理44人,劃轉經營處供應塊員工入銷供公司管理52人;推薦賽科錄用18人;推薦PHU錄用9人;同時,有兩個部門實施了部門員工全體起立、競聘上崗的分流措施。在加快技術人才培養力度方面,事業部根據生產一線和部分崗位操作人員緊缺的實際,在事業部範圍內公開招聘了70位職工,開辦了包裝培訓班(41人)和化工操作培訓班(29人)。截止6月底,事業部在冊人數為1990人,在崗員工為1644人,淨減員128人。在機構改革方面,事業部根據公司對二級單位機構設定的要求,撤消了企管處,並完成了其全部職能的移交過程。在內部機制改革上,事業部對裝置、直屬車間和部分帶兵處室實施了新的經濟責任制考核辦法,該辦法更加注重了部門對獎金的支配權,為部門利用激勵手段提高技術骨幹工作積極性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