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工作組大學生述職報告

各位領導,各位代表:

今年8月,我參加市委組織部組織的大學生村幹部考試,很榮幸成為了一名駐村任職的大學生。由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學生來到姜各莊鎮東荒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助理,新的工作、新的環境,對我來說又是一次新的考驗,我決心在調整磨合中不斷地適應農村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和姜各莊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駐村老幹部和村兩委班子的熱情幫助下,駐村開展工作的第一年,我圓滿的完成了駐村的工作任務,同時也真正體會到了“廣大農村,大有作為”的深刻內涵。下面,我從五個方面向領導和同志們述職,請予評議。

一、深入調研,摸清村情民願。

駐村後,我採取多種形式開展調查研究:一是“請進來”。分別將村幹部、村民代表、黨員代表“請”到村委會,召開村兩委班子擴大會議和黨員代表會議,詳細聽取了黨員幹部、民眾對村班子的評價,初步了解村經濟發展情況、村內發展計畫、村里急需解決的問題等。二是“走出去”。為進一步了解村民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聽取民眾對發展本村經濟的意見和建議,有選擇性地訪問了本村個體戶、種養能手、老黨員、困難戶等不同層次的村民代表。了解民眾真正想什麼、盼什麼,需要為他們解決哪些問題,真實地了解到村裡的現狀和實情。通過深入的調查摸底,整理出村記憶體在的一些問題,初步掌握了村情民意,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明晰了今後的工作思路。

二、全力以赴,為民眾辦實事,加快推進和諧新農村建設。

駐村以來,我緊緊圍繞民眾利益無小事,想方設法幫助民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在駐村老幹部的幫助下,爭取了各級和駐點有關單位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XX年共投入資金近15萬元,協助村兩委解決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辦好事、實事5件次,幫助困難民眾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一是爭取了縣財政局和其他有關單位的支持,XX年年11月投入近11萬元,為村里硬化了千米的道路,初步解決了民眾行路難的問題。2010年,我們繼續以為民眾辦實事為出發點,籌備資金為村里硬化道路,截止到目前,共為全村硬化道路近6000米。二是在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的大力支持下,我積極主動爭取了縣廣播電視局的支持,投資4萬元幫助村內民眾安裝了有線電視網路。三是傾聽民眾呼聲,關心民眾疾苦,通過鎮民政部門及時幫助解決了家庭特困戶、五保戶、孤兒特困戶的農村社會醫療保險問題;四是爭取了科技部門的技術支持,為村裡的民眾初步解決了蔬菜大棚種植技術難以掌握的問題。五是全程跟蹤新農合。新農合是國家的一項惠民政策,作為剛剛上任的大學生村幹部,為了能夠更密切地接觸民眾、了解民眾疾苦,我做了全程跟蹤。從一開始的政策宣傳到填寫資料表格,到後面的發放合作醫療本、更改多重手續後產生的誤差,以及簽寫領取保險金的證明,都由我和村裡的會計負責完成。這使我和民眾走的更近了。也是通過這項工作,使更多的民眾知道了我這名大學生村幹部的存在,為以後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凝心聚力謀求村內經濟發展。

為加快全村民眾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突出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結合東荒村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工作中大力開展了“建示範小區,強集體經濟、抓示範帶動、富一方民眾”活動,積極協助民眾理清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市場的要求,著重搞好村內農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農業產出的效益。通過一年的努力,新發展民營戶2戶,培養科技致富戶3戶,新增勞務輸出人數17名,新增養殖戶4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村情的穩定,我們以建設“平安東荒”為總抓手,積極配合姜各莊鎮黨委、政府,加強了全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在全村民眾中大力開展了普法教育和創建“平安村莊”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全村民眾的法制意識。一年來,全村新增文明戶8戶,五好家庭戶2戶,組織政策教育和普法活動1次,慰問幫扶貧困家庭5戶,幫助困難學生1名,基本實現了“三無”目標,即無計畫外生育、無刑事治安案件、無集體上訪,為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四、強抓班子建設,增強基層組織戰鬥。

按照中央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五個好”的目標要求,我積極協助姜各莊鎮黨委、政府,通過細緻的調查走訪,真正把靠得住、有本事、肯幹事、乾成事的優秀人才選拔到了村兩委班子侯選人中來,增加了後備力量。同時在上級黨委和駐村老幹部和的指導下,我著重抓了現有班子的強化學習工作,共召開兩委班子成員會議十餘次,認真組織學習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全體黨員真正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七大”精神上來,統一到縣委提出的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幹事創業、加快建設“四個全國一流”和“爭當科學發展排頭兵”上來。進一步健全了以議事、決策、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和財務公開制度,使整個村組織的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通過一年的工作,村兩委班子解決了“按章辦事”的問題,基本上達到了“五個好”的標準和要求。為解決好增強村組織的戰鬥力問題,我還積極配合鎮組織部門,突出抓好村級組織隊伍建設和新黨員發展工作,一年來,培養黨員發展對象2名,培養村級後備幹部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