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改委主任當選省人大代表述職報告

(三)突出項目建設,努力為民眾辦實事。“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為人民辦實事”,一直是我當人大代表的座右銘。作為政府投資主管部門負責人,我堅持以項目建設來為民辦事、來惠及民生、來體現價值。一年多來,我與發改委一班人,會同相關部門,積極向國家和省里爭取各類項目資金支持了廉租住房、農村公路、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城鄉供水、垃圾污水處理、採煤沉陷區治理、基層醫療衛生設施、中國小校標準化改造、鄉鎮綜合文化站等一批民生項目建設,並積極幫助重點工程建設解決各類矛盾和問題120餘起,為全市項目建設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積極努力。與此同時,我還組織開展了“一對一”幫扶活動,籌措15萬元,幫助市國興化機公司、針織廠改制脫困;爭取100餘萬元,支持耒陽大金村、石仙村和衡南勝利村、衡山白雲-太平片開展新農村建設;牽頭組織參與“春蕾計畫”活動,支助衡南泉溪國中14名女生每人學費500元。一年多時間,我通過各種渠道為民眾辦實事,這既是我作為政府工作人員應盡的職責,也是作為人大代表最起碼的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自身的原因,我在履行人大代表職責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進京赴省匯報的多、下基層調研較少。一年多來,常赴國家和省里銜接匯報、爭資跑項,花費的精力較多,而親自下基層調研、與民眾“面對面”、幫助解決具體問題做得不夠,主要是藉助於基層單位的匯報材料和各類報表來了解情況,有時因相關情況核實不夠、把握不準,影響了部分建議和意見的質量。二是經濟領域關注的多、社會領域關注較少。對全市主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改革攻堅等經濟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比較關注,但對拆遷安置、老百姓的就業、就學、就醫以及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等領域的問題涉足不夠,特別是對相關個案處理未作深入研究,統籌思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所欠缺。三是提出建議相對較多、監督實施相對較少。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我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有關職能部門進行了辦理。由於精力有限,我對其具體落實情況跟蹤監督不夠,也未作後續評估,一定程度上影響建議工作的整體效果。對於上述問題,我將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工作中予以改進。

三、今後的改進措施

(一)致力於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按照“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要求,想方設法擠出時間,深入村組、企業和工地現場,了解基層民眾和項目單位所思所想、所盼所願。當前,重點是啟動“xx”規劃編制工作,在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衡陽發展後勁、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解決老百姓後顧之憂等方面找準突破口,研究起草一批客觀反映民情、真實反映民意和意見和建議。同時,積極創新輿情民聲徵集方式,在市發改委網站專設“人大代表熱線”專欄,或採取“請進來”等形式,廣泛收集人民民眾的意見和建議。

(二)致力於爭取政策體現民意。發揮人大代表“聯心橋”作用,利用向上跑項目的機會,努力爭取國家和省里的政策支持,將老百姓的意願充分體現並具體落實到上級政策制定和規劃編制中去。力爭將“長株潭衡新型工業化走廊”建設納入全省“xx”區域發展規劃,我市“西南雲大”經濟圈建設得國家和省里的支持,xx市和xx市進入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行列,衡陽核電項目早日進入國家相關規劃、實現做大做強“核產業”的目標,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納入國家大江大河治理規劃,水口山、松木和大浦工業園區列入國家級或省級循環經濟園,衡陽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在全省先行先試,助推衡陽科學轉型。同時,對省、市人大所作的決策、安排辦理的議案,加大跟蹤督辦力度,確保人大的決議和代表的意見能夠及時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