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普法管理工作計畫範文

20xx年我市司法行政總的工作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13335”的工作思路,奮力推進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階。圍繞一個中心:即建設法治、平安、和諧這箇中心;突出三個重點即:深入推進“xx”普法、人民調解、法律服務;抓住三個關鍵即: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規範化司法所建設,隊伍建設。提高三個能力即: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取得五個成效即:努力在普法依法治理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在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大調解中的基礎作用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在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便民服務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在加強司法行政基層基礎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在建設高素質司法行政隊伍上取得新成效。為建設成川陝渝結合部經濟文化強市提供堅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一、深入推進“xx”普法,努力在普法依法治理上取得新成效

1、進一步抓好重點對象普法,促進全民普法深入開展。一是以提高依法執政意識為重點,推進領導幹部的法制宣傳教育。二是以提高依法辦事能力為重點,加強公務員的法制宣傳教育。三是以增強引導性、參與性和趣味性為重點,加強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四是以推進依法誠信經營為重點,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五是以村兩委幹部和農民工為重點,加強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

2、進一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把法制宣傳教育落實到基層。繼續抓好“法律六進”活動的貫徹落實,指導、督促各鄉(鎮)街道、各單位結合實際制定“法律六進”活動配套方案,進一步完善“法律六進”活動工作機制和工作制度,將法制宣傳教育滲透到鄉村、街道、單位、家庭,覆蓋全市,形成濃厚的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重點推進進鄉鎮、進企業、進學校等活動,適時組織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深入農村、企業、學校開展法制講座、法律諮詢、送普法宣傳資料等活動,提高廣大農民民眾、企業經營者、教師、學生學法用法意識。

3、進一步深化依法治理,積極推進各項工作法治化進程。繼續推進依法治市、依法治鄉鎮(村、社區)、依法治單位的行業依法治理和基層依法治理工作,推進各項工作的法治化管理;著力深化行業依法治理,切實提高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服務水平,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著力深化基層依法治理。緊密結合法律進鄉村、法律進社區,積極開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區”活動。“民主法治社區、社區”創建面要達到85%。

4、進一步加強普法依法治理調研成果的運用。加強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理論調研;要加強規範化、制度化建設,逐步建立、完善和落實普法依法治理考核評估、檢查督促等制度;要積極探索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途徑、新方法,為全面推開提供經驗。

二、紮實抓好人民調解,努力在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大調解中的基礎作用上取得新成效

(本文“司法局普法管理工作計畫”由 應屆畢業生求職網、工作計畫頻道提供參考)

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大調解中的基礎作用,紮實做好人民調解工作。要充分發揮司法所在“四級調解網路”維穩機制中的主體作用,積極參與涉及民生問題糾紛的(調解,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要廣泛參與土地流轉,環境保護、勞動爭議、醫患糾紛、征地拆遷等涉及民生問題的糾紛調處,著力化解群體性糾紛,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在進一步抓好鄉村社區調委會建設的同時,加強企業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加強人民調解隊伍建設。要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員的培訓,不斷提高人民調解員的業務能力和調解水平。要積極探索人民調解工作改革與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廣深化包案制和“以獎代補”制,激勵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的落實。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定期分析、評估、預警、排查、調處報告制度,實現人民調解組織網路、調解陣地、隊伍建設、調解程式、調解文書等五個方面的規範化建設。並試點與通江等地建立省際邊界人民調解聯調協作機制。

三、創新法律服務機制,努力在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各個領域便民服務上取得新成效

1、鞏固規範法律服務各項工作。綜合運用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服務等途徑,積極協助各級政府運用法律手段調整經濟關係、管理社會事務,服務各類市場主體進行貿易、投資、融資等民商事活動,服務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公共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優質法律服務,主動介入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城鎮化建設等環節,和落實土地承包政策、土地徵用補償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等領域;圍繞推進企業依法經營,積極參與勞動爭議案件,環境、資源等方面的涉法案件,為廣大基層民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促進建立和諧的勞動關係;要切實加強對法律服務業的監管,進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服務人員辦理重大影響案件的指導制度、律師事務所內部管理主任負責制,加強對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執業經歷、業務能力、職業道德、品德修養等方面的考核和管理,提高大局維穩意識,保持正確的執業方向;加強公證執業監督,嚴把公證質量關,不斷提高公證的社會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