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鄉鎮司法行政工作總結

由於我們工作細緻,方式方法得當,近三年內,未發生因民事糾紛調解不當或調解不及時轉化的刑事案件、引起的自殺事件、群體性上訪事件及其他群體性事件。在調解過程中,我們始終按照人民調解格式文書要求進行規範操作,做到糾紛受理和調解結果件件有記錄。對於能當場口頭調解的簡單民事糾紛,我們一般只對其進行登記;對於需要形成書面調解協定的,我們嚴格按照調解協定製作要求,並實行一案一卷。

(二)進一步做好歸正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浙江省歸正人員安置幫教工作辦法》的精神,動員和組織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幫教工作,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兩個方面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減少重新違法犯罪。建立健全鄉鎮、社區兩級歸正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組織網路,落實幫教責任,對幫教對象實行跟蹤管理,並做到一人一檔。目前,全鎮5年內共列管歸正人員114人,今年重新犯罪3人,我們改以往單一報到、登記的方式,現採用司法幹部與歸正人員面對面、心與心交流,拉近與他們的距離,掌握各歸正人員的具體情況。鎮司法所對歸正人員建立一人一檔登記管理。鎮社區兩級幹部對幫教對象從生活上精神上給予關心,對生活確實有困難的,及時聯繫勞動保障站、民政辦,想方設法為其解決生活難題。我們了解到皋泄社區去年釋放回來的一名歸正人員屬於三無對象,向黨政領導匯報,積極籌集資金2萬餘元,為其建造了2間平房,還把河東社區一病殘歸正人員列入低保對象,加以特殊照顧。使他們安心生活,回歸社會。

(三)法律服務得到規範和拓展,進一步強化了服務功能

充分發揮司法所法律援助職能作用,全面深入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我們注重密切同工青婦、老齡委、殘聯等部門的協調配合,擴大法律援助工作平台。充分發揮“148”法律服務專線作用,積極搞好聯動服務和上門服務,為漁農民民眾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今年1—12月份,全鎮共接待各種形式的法律諮詢服務32起,其中移交到基層法庭2起,為外來民工、漁農民、困難家庭等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5起。

(四)深入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

作為司法行政部門,承擔著為當地黨委政府依法行政當好參謀,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提供法律意見和法律服務的相應職能。在實施“四五”普法規划過程中,我們健全工作組織,保障工作經費,制定工作方案,落實工作措施,確保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預期效果。今年是“xx”普法的啟動年,我們始終把“民主法治村”創建作為農村基層依法治理的主要工作,今年,根據省、市、區的有關指示精神和“平安定海”建設及漁農村新型社區的有關要求,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加強“民主法治村(社區)”的創建活動,對在創建中碰到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反映、研究和解決,全鎮司法所的同志在加強學習、加強調查研究、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繫的基礎上,經常下村就創建工作的內容、創建工作的特點、創建的方法等進行面對面的幫助指導,增強創建工作的針對性,指導新型社區開展創建活動和法制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服務工作。去年,全鎮9個社區都達到了三星級民主法治社區(村)達標要求,**社區作為全區普法試點社區,今年正在爭創五星級民主法治示範村。 三、建章立制,內外監督,切實增強司法行政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新時期的司法行政工作不僅任務十分繁重,而且要求越來越高。只有不斷健全和完善科學規範的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民眾監督、社會監督、自我監督措施,才能保證司法所適應時代和工作的需要,全面充分地履行八項工作職能,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充分發揮其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加強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加強司法所內部管理、行為規範和工作目標考核等方面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司法所人員守則、接待制度、文明用語制度、值班制度、辦公室管理制度、內務衛生制度、廉政建設制度,有效地約束和規範幹部的行為,並把在理順司法所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採取領導與民眾考核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平時與定期考核相結合的原則,完善激勵機制。全所人員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接受民眾和上級有關部門的監督,近三年來,無發生因違法違紀行為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處理。

總之,司法所規範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工程,我們還須借鑑經驗,狠抓落實,強化管理,整體推進,不斷增強基層的綜合實力,充分發揮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職能作用,不斷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推進依法治國方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