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安門》觀後思想匯報

敬愛的黨組織:

六十三年的風風雨雨就這樣過去了,但那鮮紅的碩大的如火般的燈籠依然高高掛著,像一抹自信的微笑。歲月飛逝,屬於我們的勝利依舊讓人激動,讓人自豪,激勵著我們不斷努力向上。

《天安門》,一部反映了建國時期人民對於建立新中國,建立新生活的堅定信念的電影。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舊時代的離去,新時代的誕生,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一個縮影里,看到了一個民族堅定的信念和對未來的希冀和努力。這是新生的力量,這是人民的凝聚。

憨厚的微笑里,有著真誠,有著責任。主人公面對布置天安門,迎接開國大典這樣的任務,發自內心有了一種光榮和責任。其實,這何嘗不是所有中國軍人的寫照,為保家衛國做出貢獻,為祖國的強大繁榮做出努力。中國軍人,一身鐵膽熱血,一心繫家國天下。

在布置天安門的過程里,我們看到的是一群人的努力和團結。這群人,是一種映射,包含著各個階層的各種職業的人。這裡面,有普通老百姓,他們熱心高效地運送著各種物資;這裡面,有藝術工作者,他們唱著歌,跳著舞;這裡面,有對新中國還存著疑惑和恐懼的滿清舊部,他們積極投身到燈籠的製作之中。這裡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或快或慢地相信了政府,為著布置天安門而努力著。

難以忘記,當主人公們下跪要做徒弟,願意承擔一切責任時,白髮蒼蒼的手工藝老人感動的面孔。是的,這是新時代,這是人民的中國。不會再有蔑視、欺辱,不會再有專制獨裁、階級壓迫。

難以忘記,當紅燈籠高高懸掛在天安門上,當毛主席親切威武地出現開國大典上,那一張張歡呼的臉,那一雙雙高伸的手,他們迎接的是人民的未來,是中國的新篇章。

28年,28天.布置天安門,是一種象徵。在重重困難面前,黨領導著廣大人民奮勇向前,終於迎來勝利的曙光。28年後的新中國,28天后的紅燈籠。

布置天安門,是一種隱喻。新中國的希望,人民的歡喜和團結,借著這個縮影表現出來了。舊時代,舊思想,一點點抽絲剝繭,羽化出新的充滿活力的新生。

紅色,依然在高掛。這樣的國民精神,這樣的愛國意識,一直都在。歲月里,越染越紅。

感謝中國共產黨,感謝那些為了新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民。62年後,我們將繼承這盞紅燈籠,滿懷信心,積極努力地向上,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深深地愛著她。我們跟著黨組織,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這是我們的艱巨任務。好好學習吧,沿著正確的大道吧,我們能為我們的祖國發光發亮。我們都是那盞紅燈。

xx.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