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五中全會的一些學習心得體會

從2010年總需求的構成可以看到,淨出口所占比重是下降的,消費的比重沒有明顯的增加,相對量和絕對量的增加,主要來自投資增長。19世紀70年代馬克思已經指出,不斷提高的投資率(馬克思稱之為“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會招致勞動者的貧困化和社會矛盾的尖銳化。20世紀50年代中期索洛對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提出的質疑說明很清楚,依靠投資拉動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吳敬璉說:“那么出路何在呢?我看馬克思有一段話說得很正確:人們以什麼方式加入生產,就以什麼方式加入分配。現代經濟學也認為,居民的全部收入都可以分解為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現在改革經濟學家不那么吃香了,象吳敬璉這樣的中國市場經濟改革鼓吹者,更是為左派所批判。我傾向左派,但是我更遵循毛澤東講的,不管是什麼人,只要你說的對,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說的辦。當然,反過來也一樣,你說的不對,不管你是什麼人,是領導,是同一派的,都不行,都要反對。所以, 2010年5月24日在《評吳敬璉反思改革》中,對吳敬璉寫的《我認同“我們仍然處在政治經濟學時代”這個重要提醒》,也給予一定的肯定,認為他講“‘改革意味著利益結構的大調整,就不能不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意味著吳教授的思想在從市場經濟學回歸到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內。”我認為,他、還有許小年等經濟學家提出的“權貴市場經濟”,也確實是現實問題。

顯然,吳敬璉這次談話的觀點與主流思路不同,我認為,吳敬璉觸及了重要的經濟發展理論,他說的“人們以什麼方式加入生產,就以什麼方式加入分配”,一旦剝除去“按要素分配”內容,確實是馬克思主義的。

現在許多人認為缺少改革動力和發展動力。他們把原因歸於“既得利益集團”,這樣看也是問題。“既得利益集團”沒有改革動力,甚至是改革阻力,那末“非既得利益集團”呢?

所以,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問題上,也是有問題需要討論的。我認為,事情距離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鄭曉亮所說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基本結束,科學改革的時代開始到來”還有一段路要走,還是須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所有的曲折、錯誤、困惑、迷茫,歸根到底都在於對這個問題沒有認真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