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學習十七屆五中全會思想匯報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勝利召開,這是我們全黨和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們歡欣鼓舞。

全會提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全會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我們注意到大會的熱點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歷史方位: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會議深入分析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外形勢,指出 “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對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所作出的基本判斷。

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應該如何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二、一切為了科學發展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

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趕超,提升了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但也面臨著結構壓力和發展不平衡的多方挑戰,因此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步伐,保持未來經濟高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從實現趕超經濟到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重點就是最佳化空間配置、經濟結構和轉換機制,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仍將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而“城市化是在趕超經濟中的最後一塊短板,因此城市化帶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有很大餘地。城市化的規模和空間集聚度能從根本上促進服務業的發展,擴大服務消費將成為我國擴大內需的主導。”

三、收入分配改革重點在初次分配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四、尊重新興產業規律發展文化產業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以往我們都是講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並重,但五中全會公報能將‘推進文化創新’放在文化產業發展新要求的第一位提出,已經有了向文化產業傾斜的趨勢。通常我們所理解的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它代表建設和諧社會進程中廣大人民民眾的權益,有很強的公益性。同時,文化產業是一個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少的新興產業,既能進一步帶來豐富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社會效益,也能帶來調整結構、提振產業、拉動就業、促進消費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