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十七屆五中全會學習心得

毋庸諱言,雖然歷經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但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十分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尚未完全釐清。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政府壟斷了對土地、信貸、能源資源等重要稀缺品的配置權力,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受到較多行政干預,資本、資源的價格總體偏低。在住房、醫療、教育等關乎民生的問題上,之所以在一定時期內激發了較為突出的社會矛盾,則是由於有些政府部門將本該由其承擔的責任推向了市場,導致公共服務產品過度商品化,甚至以“公司化”的面目直接投身市場,從中牟取利益。

校正政府職能的越位、缺位和錯位,使政府切實轉變為更多提供良好法治環境、基本服務和保障的公共政府,仍是當下改革攻堅的重中之重。政府改革在改革的全局當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子活而全盤活的作用。當然,在此過程中需要財稅體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五中全會論及“十二五”改革時,使用了“更大的決心和勇氣”這樣罕見的辭彙,凸顯了改革的緊迫與難度。毫無疑問,和決心、勇氣一樣重要的,還有駕馭改革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