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五中全會學習體會

看了《郎鹹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一書再結合著自己對中國經濟形勢的關注,我對中國目前的境地表示擔憂,但是當我看到十七屆五中全會的相關報導時,中國要開始改變這種消極的局面了!

首先十二五規劃最最強調的便是擴大內需。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中最有力量的便是消費。然而在我們gdp中,消費的貢獻比美國等國家少了近50%左右,我們最大的依賴便是固定資產投資。我們需要明確是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經濟成長作用僅僅是暫時的,第一年刺激了經濟,第二年的刺激作用大幅下降,除非我們再建一個,可是在如此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中,我們有那么多資金有那么多項目可以讓我們投資么?在未來的幾年之內,如果不能依靠消費的強力帶動作用,我們的經濟便會逐步地停滯,雪上加霜的是通貨膨脹來了,當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滯碰在一起擦出火花之時,便是中國經濟滯漲的時刻到了。

正是看中了這些,美國在2010年以後的攻勢非常猛烈。歐巴馬當選總統以後在任期的第一年便飛到中國來,不僅使中國快速地簽下了上海迪士尼樂園的契約以作為待客之道,而且還給中國帶來了三個禮物:一為匯率戰,二為貿易戰,三為成本戰。

眾所周知,人民幣匯率在美國施壓的帶頭作用下逐漸升值,人民幣升值是無可爭議的事情,但是這樣的升值無疑是赴日本的後塵,為貿易戰打下了基礎,限制中國的出口。幸好中國看到了這一點,央行加息,不僅對通貨膨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減少熱錢的流入,而且對於穩定人民幣匯率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實施匯率戰的同時,貿易戰更是打得異常猛烈,中國可以以慘敗來形容這暫時的結局。本不該輸的輪胎特保案捲起了一陣對中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案的調查風波;蘭州水價陷入威立雅契約的陷阱;力拓鐵礦石談判慘輸7000億;孟山都的大豆專利扼住我們食用油等價格;在玉米市場面臨巨大缺口進口而向吸取了大豆教訓的中國政府施壓之時,孟山都學會了從內部突擊之法以控制中國的玉米市場進而飼料等市場;在棉花市場陷入窘境時我們發現毒手已經悄悄潛了進來……而我們還知道中國豬肉的價格美國的高盛又可以進行一些操控,不難發現,美國正在逐步逐步侵蝕著中國的必需品市場,而這是影響老百姓生活最重要的市場,一旦各種必需品的價格都上漲,中國的cpi指數必然上漲,通貨膨脹指數也會隨之而漲,後果真的很嚴重!!!!另外從沃爾沃、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等事件來看,一些外國的跨國企業悄悄地向一些產業鏈下手,試圖控制整個產業鏈!而他們或者通過購買股票的形式成為大股東,或者直接通過收購、兼併企業來進行。正像大豆那樣,將很多倒閉的壓榨廠收購從而控制中國的食用油市場。從企業的發展歷史來看,雖然現在的企業和國家的政權並沒有那么高的默契度,但是很明顯的,兩者是狼狽為奸,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而這次的匯率戰和貿易戰的背後,我真的害怕中國的某一樣必需品又被外資侵蝕,或者說某條產業鏈又被外資控制。

在此次的十二五規劃中,我看到了產業振興計畫的改變,重點向產業的合理布局和市場秩序的規範傾斜,我希望這些改變將會有針對性的措施對付那些外資的跨國企業。我的想法是對這些外資的跨國企業的出口產品徵稅,但不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在曼昆先生出版的《經濟學原理—個體經濟學分冊》中他提到貿易能夠使雙方的境況變得更好,而且他本人是非常贊成不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但是美國為何仍舊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因為我認為就美國而言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所引起的無謂損失小於那些跨國企業對政府的納稅補償的。我們不能實施,因為我們並沒有強大的跨國公司作為堅盾。我們能做的便是對那些外資的跨國企業的出口產品適當徵稅,使他們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價格優勢,即讓他們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的效果減少,這樣在一些外國資本家操控下造成的他國對我國的反傾銷案便可以減少很多。在輪胎特保案中,我們發現即使是中國向美國出口的17%的輪胎中,大部分也是由美國外資跨國企業固特異、米其林、普利斯通在中國投資建成的企業提供的,而他們卻選擇在美國關掉幾個廠,就是為了搞垮中國的輪胎以及相關產業在中國構建產業鏈並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獲取更高的利潤,而沒有美國的投資,中國本土亦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以上所說的徵稅是有意義的。我還需強調的一點便是我國的的產業鏈非常不完整,大多數企業所具有的只是下游的水平,像一些低端的製造業等等,而美國他們想做的事情是控制整個產業鏈,因為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的交易成本、運輸成本等。最重要的是控制整個產業鏈可以打垮中國的企業,控制中國的經濟。我希望我們能夠儘快建立起屬於中國的產業鏈,但也不是由外資控股占過半的中國企業。

在擴大內需的時候不得不提的一點便是增加居民的收入,畢竟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在十二五規劃中對於如何切好這塊經濟蛋糕又做了強調,更加要求將收入差距減少,增加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從國強向民富轉變。這個轉變的意識非常好。的確我們的gdp總量已經是全球第二了,我們國強的目的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但是我們的百姓真的富裕了嗎?很明顯不是,暫且不說龐大的人口基數的影響,我們的分配機制就有很大的問題。而十二五規劃便是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以促進消費。但是我們可以預見經濟蛋糕就那么大,如果給某些行業增加工資的話,另外一些行業的工資便會相應減少,我舍友開玩笑的說“我好不容易轉到經濟這個專業來怎么工資就已經降了呢?”為了儘可能的增加稅收,於是便相應徵收財產稅、遺產稅(當然徵收這些稅不僅僅是經濟的原因,更有道德因素的作用),減少某些稅。如果不妥善處理好這個分配的臨界點的話,將引起社會矛盾。但是我有一個疑問:人們會把增加的工資用於消費嗎?先說房價吧,國十條壓下來似乎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進展,房價高居不下,之後政府又加強了政策,這次加息更是有力的政策,希望能夠壓下房價,但短期內事不會有太大的下降幅度了;其二,加息也是為了應對通脹的壓力;其三,中國的部分農產品價格收到了外資的控制,正如我在上面所說的大豆(糧油)、玉米(飼料)、棉花(紡織品)等都部分或全部受到了外資的操縱,既然如此,如果這些外資操縱這些農產品的價格使其上漲,中國的cpi指數必然上漲。僅這三個方面,就把我們增加的收入便被瓜分了。增加的工資一部分存入銀行備買房,另一部分卻被外資給賺走了,而且是不得不被其賺走。有人或許會說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房價和通脹的問題遲早會被我們解決。當然我並不是否認我們居民的收入就不要增長了,我想強調的是在通脹、cpi指數由於被外資操控下上升的壓力下我們漲的工資究竟消費到何處呢?是被中國還是被外資賺走了?當然在這裡的外資指的是像孟山都那樣的想控制中國農業市場的與政府政策連線密切的大型外國跨國企業。我們必須保證漲的工資能夠在中國的指引下流入我們希望它去消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