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生產統計年度總結範文

統計基礎工作的紮實程度決定著統計數據質量,統計數據質量的真實程度直接關係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工作建設的規範化工作,通過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實現統計管理規範化、業務流程標準化、任務落實制度化、統計調查法治化、統計人員專業化和統計手段現代化工作機制,成為目前擺在各級統計機構和每一名統計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政治任務。結合工作實際,對於加強基層基礎工作談幾點個人的工作認識。

一、基層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調查對象的認識偏差導致配合程度偏離。一方面存在"七分統計,三分估計"的陳舊觀念依然在某些統計對象的腦海里存在,調查對象為了某種利益的驅動,導致他們對統計工作的嚴肅性和重要性產生偏見,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實底有意虛報或瞞報,故意不提供真實的第一手統計資料,人為地造成了統計基礎資料來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層單位報表的主動性和及時性比較差,基層源頭數據蒐集難度大。每當臨近報表送審時間,縣級統計機構的工作人員就開始電話催表,一兩次還不行,得反反覆覆才能把報表催到手,無論是定期的報表還是抽樣調查表,催報難度及花費時間和精力遠遠大於報表錄入處理分析過程。

(二)基層統計機構力量薄弱,特別是縣、鄉鎮兩級統計機構承擔的統計任務與人員力量過分懸殊。目前縣、鄉兩級統計機構承擔了大量的統計數據收集、審核、匯總任務,特別是上級統計機構局、隊分設後,縣級統計局在原有的在職人員和工作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必須同時承擔上級局、隊安排的統計業務和調查任務,人員配備和力量與統計工作量之間矛盾日益突出。

(三)基層統計人員素質不能完全滿足統計形勢和工作任務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層的統計數據的質量受影響。按照統計工作對統計人員要求,真正達到會統計、會調研、會分析、會微機的"四會"標準的人員為數很不樂觀,而懂政策經濟、知法規、能統計、會預測的複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四)基層經費緊張成為制約基層統計事業發展的"瓶頸"。除上級業務部門僅有的一點業務經費外,統計部門的經費主要來源於當地政府的財政資金,縣級財政以保人員工資為根本,而滿足統計基礎設施及網路化建設的需要舉步維艱。

(五)統計執法舉步維艱。統計違法行為多發生在為單位工作的行為上,一般都是對單位進行處罰,如果某單位受到違規處理,勢必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二、對基層基礎工作建議思考

1、強基固本夯實統計基礎。健全機構和人員是夯實統計基礎的關鍵。一是不斷完善壯大縣、鄉統計機構,充實、培訓縣鄉統計人員,在籌備成立市級調查總隊的基礎上,應儘快考慮成立縣級相應的調查機構,增加人員編制和經費投入,加大對基層工作的督導力度,提高局、隊統籌組織協調和統計業務能力,確保基層各項統計任務的順利組織實施。二是加強對部門統計的指導和管理,理順政府統計和部門統計的關係,實現資源共享,使部門統計成為統計部門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統計從業資格認定,加強對基層統計人員的培訓力度,強化統計職業道德意識,強化統計法律意識,提高統計從業水平,為統計工作規範化管理奠定基礎。四是建議上級業務單位要加強統計報表的管理和各專業報表間的銜接,杜絕統計報表指標重複統計,不隨意增加基層工作負擔。

2、質效並重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提高統計數據質量重點從完整性、準確性、及時性、簡便性和適用性等五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統計數據在統計信息的採集範圍和內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統計調查覆蓋的範圍要完整,被調查對象的報表起報要完整。二是統計數據質量在統計信息客觀真實性方面的準確性。對基層報來的各類報表必須嚴格審查,是否按統計制度規定的指標填報,計算方法是否正確,計算結果是否準確,統計數據是否符合基層單位的實際情況等,從數據採集的源頭把好質量關。三是統計數據質量在統計信息時間價值上的及時性。以求真務實、不斷創新統計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縮短統計調查與數據結果發布的間隔時間,以最快時間發布統計數據,建立和規範統計信息發布制度,提高統計數據的時效性。四是統計數據質量在統計信息使用過程中的簡便性。一方面加強與政府各部門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門統計資料,減少重複統計,最大限度地減輕社會調查負擔。另一方面對外公布的各種統計數據、統計圖表和統計分析文章,力求簡潔、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數據、專業的圖表和術語轉化為貼近現實、貼近大眾的表達方式,便於各級領導、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理解。五是統計數據質量在統計信息價值實現上的適用性。及時了解、掌握各級領導決策和社會各界對統計信息的需求情況,在調查之初就要考慮收集的統計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從而縮小統計信息供應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統計產品,才能使統計數據發揮最大的效益回報。

3、轉變理念提升統計服務水平。一是進一步增強服務的主動性。轉變服務觀念,增強服務意識,緊扣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題,主動搞好服務,及時反映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積極拓寬服務領域,為各級黨政領導決策服務的同時還要為企業服務、為社會公眾服務。二是進一步增強服務的針對性。在開展統計服務和統計分析時,除要滿足一定的數量要求的同時,更要注重分析的質量。服務的角度要準確,服務的內容要充實。對社會、經濟方面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認真選題,做到分析問題透徹,提出的建議切合實際,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三是進一步增強服務的實效性。把握經濟趨勢、科學預測,由事後分析為主向事後分析與事前預警預測並重轉變,改變過去單純反映情況、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問題、提供實用有效的產品上下工夫。

4、加強統計執法規範基礎工作。一是以"五五"普法為契機,營造以法治統的良好氛圍。藉機造勢,大力宣傳《統計法》和統計工作,加大統計違法案件的查處和曝光力度,為依法治統營造良好的外圍環境。二是嚴格落實各項統計制度,是實現統計基礎工作規範化的重要條件。嚴格執行統一的統計制度和統計標準,繼續理順局內各專業業務關係,理順與行政主管部門的統計業務關係,理順上下級統計機構間的業務關係,增強統計業務工作的整體性、協調性和互補性,逐步實現統計數據採集、審核、加工、管理各環節的流程化管理,統計原始記錄、統計報表、統計台賬的規範化、檔案化管理,促進統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多方培訓強化統計人員素質。作為基層統計工作人員,工作的職責要求應該了解和掌握現行的方針、政策、經濟發展的重心、核心和趨勢;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統計工作方法,知道怎樣收集數據、怎樣計算指標、怎樣分析整理資料;了解和掌握統計信息網路技術。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訓教育的資金、技術、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統計專業、會經濟分析和計算機技術的人才隊伍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通過採取集中培訓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請進來教與送出去學相結合等方式,使基層統計人員能夠接受多層面的培訓和交流,不斷強化職業道德,形成依法統計理念,不斷更新、拓展專業技術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夠比較準確分析和把握經濟運行的趨勢,熟練運用網路系統傳遞信息,才能保證源頭數據不受干擾,做到準確、及時和到位,才能為提高數據質量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6、加快信息化提升統計服務手段。信息化建設是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統計現代化建設必要保障和手段。依託現有的硬體和網路資源,堅持統一、開放的原則,整合統計信息網路資源,構建統計信息服務網路互動平台,為領導決策、企業發展和公眾需求服務。逐步向"統計信息標準化,數據傳輸網路化,業務處理電子化,信息服務社會化"的目標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