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團委上半年工作總結

今年上半年,xx街團工委在團區委、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及市委九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助手作用,緊密配合街道中心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開拓創新,努力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共青團工作,現將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組織建設,夯實團組織基礎

隨著我市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鐵西棚戶區拆遷改造步伐的加快,棚戶區居民大量外遷,這就使我街團員呈現出數量漸少、分布散、流動性大等特點,為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結合街道團工作和轄區青年基本情況,團工委積極開展活動,完善工作制度,加強區域合作,將團工作緊緊圍繞服務黨政的中心工作開展,在充分調動廣大團員青年和基層團支部書記的工作積極性的同時把社會各階層的優秀青年吸引到團內來,並提出了“盤活轄區資源,推行共駐共建”為理念的發展模式,在積極抓基層組織建設,夯實團組織基礎的同時,街團工委始終堅持“黨建帶團建”原則,認真落實團的各項工作機制,積極推進團組織建設。通過聯合駐區有團組織的單位和學校,將街道共青團工作範圍輻射到轄區內所有團員青年,構築了地區團建網路,實現了共建共享共發展。根據街道經濟建設中心的工作需求,街道團工委著重以“圍繞經濟中心、服務地區發展”為指導,將共青團工作融入到促進轄區經濟發展、保障社會安全穩定,促進了駐區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進步,有力地推進了轄區的經濟發展。目前我街共建立基層團組織11個、青年活動中心1個、社區團員服務點6個、青少年服務隊1個、駐區企業團建聯絡員6各,現以實現了轄區團組織的全覆蓋。

二、以青年組織建設,提高基層服務水平

一是街道結合青年中心工作的開展,把團建工作的重點放在組建青年組織上,上半年街團工委陸續成立了“愛心超市”,“社區青年讀書室”、“網咖巡查小隊”、“普法宣傳隊”、“愛鳥護綠小隊”、“老少同樂宣傳隊”等少青組織。這樣一方面有利於發揮社區青年各方面的特長,為建設學習型社區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另一方面,社區青年有了自己的組織,有了自己的活動載體,有利於把鬆散的青年集中起來,形成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體。二是街團工委將幫扶轄區矯正青年工作列為今年十大工作目標之一,積極開展“關愛一助一”活動,通過一名團幹部負責一名矯正青年的辦法,幫助他們走出陰影樹立信心重新融入社會。

三、創新活動形式,增強團組織活力

1、開展3.5學雷鋒志願者服務活動

志願服務轄區民眾是我街長期以來一直保持的良好傳統。目前我街道共有志願者隊伍30餘人,根據志願者的專長特點、社區民眾的需求以及社區可利用的資源等,建立健全服務機制和網路,廣泛開展社區便民服務,重點為孤寡老人、軍烈家屬及下崗青年家庭、單親家庭少年、離退休的老幹部、困難戶、五保戶等特殊民眾提供服務,充分發揮了團組織的作用。半年來,累計服務轄區孤寡老人、老黨員及困難家庭20餘次。

2、開展“四個一”活動

根據街黨工委的統一部署,在建黨89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街團工委在轄區廣大團員青年中開展了“我與祖國共成長四個一”主題教育活動。即看一部愛國主義影片、寫一篇心得、幫扶一名矯正青年、為青年做一件實事,經過此次活動,使轄區團員青年更加明確了對團員身份的認識,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信念。活動期間,1名團員青年被吸收為預備黨員,5名團員青年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3、開展“周末社區知識大課堂”活動

為了充分發揮社區青年活動中心及社區團員服務點作為青年思想道德文化及學習職業技能的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街團工委在騰飛社區、賽罕社區成立了“青少年遠程教育輔導站”,並積極開展了“周末社區知識大課堂”活動。成立遠程教育輔導站是街團工委,創新活動形式,增強團組織活力的一項重要舉措。每周末輔導站都會,通過播放愛國主義影片及科學文化類宣傳片等方式,重點圍繞青少年成長中所遇到的心理問題開展疏導教育,努力提升轄區青少年道德修養,在做好宣傳教育的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了貼近青少年實際、既有很強的實踐性、團隊性,又有很強的娛樂性和知識性的青少年團體活動:如“大樹底下聽爺爺講故事”、“低碳生活社區行動”及“我們在黨旗下成長”等系列活動,通過讓青少年親身參與到活動中來增教育學習的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我們將努力把“周末社區知識大課堂”建設成為廣大轄區青年學習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的心靈驛站和鍛鍊基層團組織幹部的熔爐。

4、開展“三進校園服務”活動

為提升轄區中國小生法制安全意識,豐富他們的課餘文化生活,街團工委攜手街司法所、文明辦、綜治辦等部門及xx二小、xx一小、十二中等駐區單位聯合開展了“三進校園服務”即普法進校園、安全進校園、科普進校園活動,活動通過講故事、反映片等學生們喜聞樂見方式在娛樂中向他們傳授法律、安全、科普等知識。

5、開展“青年就業關懷”活動

半年來,街團工委始終把如何轉移轄區青年勞動力,實現青年創業就業列為年度工作重點來抓,並為每位來社區報到的青年建立個人求職信息檔案,每周六還在騰飛及賽罕社區開設遠程就業教育大課堂,以此來提升轄區青年就業技能。此外為了便於轄區青年獲得空崗信息街團工委還聯合街勞動保障所建立了“青年就業空崗信息平台”。現累計為 傳送就業信息400條,共為20名轄區青年解決了就業問題。

四、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儘管我們上半年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認識滯後,社區青年工作還沒有引起普遍的認同和重視。一是部分社區工作人員認同社區團組織的思想淡薄。對社區團建工作的思想認識嚴重滯後,主動參與青年工作的積極性不高。二是駐區單位團組織參與社區團建的思想淡薄。有些單位認為社區團建應當由街道團工委承擔,對他們來說是“份外事”,參與社區團建工作過程中不願投入過多的精力,沒有真正形成共建合力。三是在職團幹部自覺投身社區團建的思想淡薄。在走訪中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在職團幹部,責任意識淡薄,他們還沒有認識到身為青年參與青年工作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2、社區團建活動的激勵機制還比較缺乏。儘管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要求社區青年主動到社區報到,積極參與社區團組織建設與管理。但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等因素,造成了轄區團員青年數量日益漸少、分布散、流動性大,大部分團員因離社區較遠或工作時間等因素不願參加社區組織的青年活動,但這並不是阻礙團建工作的主因,我認為阻礙社區團建工作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在職團幹部大多身兼數職分身乏術不願意參與社區團建活動常以其它工作為藉口推脫,這都給我們的日常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3、團組織在社區覆蓋程度有待進一步擴大。在團市委和街黨工委的共同努力下,雖然團組織在非公企業中的覆蓋面得到了拓寬,但總的來說有團組織企業在駐區企業中的比例仍相對較少,還沒有做到哪裡有青年,哪裡就有團組織。

4、基層志願服務組織建設滯後組織混亂。目前基層志願者組織建設嚴重滯後,一些社區甚至還沒有建立志願者服務機構,有志願機構的社區普遍存在志願者流失現象,在冊且能夠取得聯繫並能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的寥寥無幾,這種情形讓人十分的痛心。按正常的組織構成來講市志願者隊伍應有社區街道各企事業單位的志願者隊伍組成,可現在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志願者在市里參加各項公益活動並在市里註冊,卻不在所居住的社區參加公益活動,而且也沒有在社區登記信息,這種組織混亂的現象如不及時改正,將會制約青年志願服務團體的進一步發展。

五、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年工作的想法及建議

針對當前青年工作中存在主要問題,總結半年來開展青年工作的經驗,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我就如何在新時期開展好青年工作這一問題作了一些粗淺的思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完善社區青年組織工作體系,構建網路化社區團建工作格局。一是要調整完善社區團組織設定,構建社區青年組織新網路。根據青年從業性質和居住位置,按行業建立團支部。針對農村進城務工青年流動性強的特點,按流動方向,組建臨時團組織,做到有青年的地方就有團組織,從而形成縱向到頭,橫向到邊的團組織覆蓋網路。在充分調動廣大團員青年和基層團支部書記的工作積極性的同時,把社會各階層的優秀青年吸引到團內來,通過召開全體團員代表會,民主推選等形式對團工委班子及社區團幹部隊伍進行調整與補充,以提升基層團組織的活力。二是要建立社區團建協調機制。針對社區構成情況比較複雜,駐社區單位工作性質差異較大的問題,擬成立社區團建工作協調指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通報全街青年工作情況,聽取基層意見,協調落實團市委及街黨工委所布置的各項任務,組織開展“青年共建”活動,力爭在全街形成青年工作的整體合力。

2、改進轄區青年教育管理方式,構建社區青年團員分類管理的新格局。通過對轄區團員全面調查摸底,根據社區團員不同的特點,把轄區團員分為轄區團員、農村進城務工團員兩大類,結合他們的活動規律和需要,整合教育管理方式,理順關係,實行分類分層管理。在農村進城務工團員中開展帶頭就業、帶頭學習就業技能的“雙帶”活動,加強對農村進城務工團員的幫扶和教育管理;對轄區團員開展“就近報”到活動,從而增強廣大青年“團員先鋒隊”意識。

3、發揮志願者在社區的流動釘子作用,構建志願服務的新格局。以組建志願者幫扶小組開展“結對包幫”活動,將社區黨員組織起來,開展治安巡邏、綠化美化、扶貧濟困、法律諮詢、敬老包戶等活動,幫助解決困難民眾生活、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的困難,鼓勵社區青年團員在社區建設中發揮優勢,展示才能,更好地體現自身價值,讓社區民眾看到轄區青年的朝氣,感受到志願服務的溫暖。

4、加強基層團幹部隊伍建設。認真組織基層團幹部通過參觀學習、業務培訓、研討交流等形式,提高團幹部隊伍的素質,努力建設一支文化,業務素質高,黨高度信任,廣大青年滿意的隊伍。

總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街道青年工作必須樹立新觀念,運用新思維,積極落實工作責任制,完善工作網路,探索工作載體,轉變工作方法,豐富工作內容,走出一條街道青年工作的創新之路,才能更好的服務廣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