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落實環境衛生整治計畫

四、打造四張網路。

1路網。年累計投入資金400餘萬元。累計里程達32公里。其中完成鎮級公路拓寬工程1條,投入資金140萬元,完成工業區塊主路工程1條,寬24米,長400米,投入資金110萬元,完成村級道路5條,投入資金200餘萬元。投資50萬元對鎮區主要街道進行綠化。通過路網建設,使鎮村兩級交通和衛生基礎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2水網。加強對石門溪、和平溪、桃花溪、漲坑溪等4條溪流的水源維護。禁止向溪流傾倒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建立並實施溪流分段承包保潔制度。將鎮後洋水廠取水點上游1000米內,下游500米內和石門溪兩岸150米內的範圍劃定為水源維護區和畜禽禁養區。投入資金60餘萬元,撤除禁養區內42戶、16000平方米畜禽養殖棚屋。建立下葛村生態養殖基地,推行禽畜集中圈養,並統一對畜禽糞便進行沼氣無害化綜合處理。重視提升飲用水水質,啟動了7個村的二期改水工程。水庫水質達到ⅱ類水體標準,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水質達標率100%

3保潔網。建立戶、村、鎮一體化的垃圾處置收集網路。各村統一配備垃圾清運車,做到垃圾日掃日清。投資30萬元在鎮區後建設了無動力厭氧淨化系統,生活污水集中處置率達100%大力開展“三化、三拆、三整治”工作。清理衛生死角200餘處,撤除舊房、危房、嚴重影響村容村貌和道路暢通的房屋100多間,整治舊宅基地3000餘㎡,清理柴棚、舊糞坑近300處,新增村莊綠化面積6000餘㎡。

4商業網。出台並實施環境衛生管理方法鎮區主要街道實行16小時保潔。增強了經營戶維護環境衛生的自覺性。加強商業一條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萬元配置了40餘個黑色垃圾箱,對路燈、排水設施進行了修復。街道兩旁的違章違築全部進行撤除,街景開展立面整修改造。聯合縣城建監察大隊多次對占道經營等“七亂”現象進行了全面整治,鎮區面貌煥然一新。

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今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打造最佳人居環境為出發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堅定不移地落實《生態環境維護與建設規劃》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推進三沿五區的重點環境整治,不時強化工作措施,提高環境衛生工作水平,為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發明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