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高三教學反思

今天是開學第三天,一切都在忙亂中進行。進入高三,第一次體會到了課多,會多,活動多。欣慰的是自己經過高一高二的磨練,雖然談不上完全順手,但是總歸有了更好的心理準備和更豐富的經驗。回想自己高一的時候面對一群對英語幾乎是一無所知的“高中”學生,絞盡腦汁,總歸最終有了一些回報。而在進入高二開始帶兩個班級的時候,剛開始確實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不僅僅是體力上,還有心理上。對課程的熟悉,和學生之間的磨合,以及如何應對同樣是一批幾乎是對英語基礎非常薄弱的學生,對我的心理和生理都是非常大的挑戰。雖然偶爾會有扔下粉筆走出教室的衝動,但是作為“倖存者”,我想說,我終於挺過來了。

高三的功課緊張而又繁忙,不僅是對於學生,同樣是對於老師。記得在繼續教育的時候華師大的教授曾經開玩笑說,自己之所以離開中學是因為覺得那裡不像是人呆的地方,雖然有些誇張,但是高中生活對於老師和學生的忙碌可見一斑。

剛剛開學,學生和老師還處在比較良好的狀態,雖然課比較多,比較累,但是總歸感覺部分學生還是聽進去了些,所以心裡還有些安慰。在上課和備課的過程中,我都牢牢記得繼續教育中吳剛平教授所說的話,“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一切都發生和很大的變化,唯獨沒有太大變化的就是我們的課堂。”“現在中國小,包括很多聲譽很好的沿海發達地區模範中學都存在的問題是,負擔沉重,效率低下。”“負擔沉重,效率低下”,這是另我感到醍醐灌頂的一句話,為什麼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停的講,卻沒有收到實際的效果呢?“當有人讚揚你講的好的時候,你是否應該反思,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他還提出,傳統教學中的“講,練,考”模式是有問題的。能否將這個模式轉變為,學生先自學(即充分保證學生的自學時間),然後再反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講呢?“現在中國很多教師最大的問題便是,將一些方法性的知識,轉變成了事實性的知識進行陳述,而事實性知識的最大問題便是遺忘,所以我們的學生需要不斷的重複性訓練才能夠記住本該是自己探索,卻變成是課堂灌輸的東西。”“當中國學生在高三的課堂里還在重複以前的知識時,美國的教育體制卻給了學生自由發展的機會,他們不是在重複,而是在前進。所以中學生可以選修大學的內容,所以美國高校里絕大多數的理科天才還是被美國本土白人所占據》(http://)。他們是提出big idea的人,而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只是在實驗室里做一些二三四流的工作。”或許這樣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人擅長複製,卻無法在創新性方面獨占鰲頭。因為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理念,就沒有提供這樣的土壤。按照教授的說法,中國的教育落後美國不知二十年,而是五十年。

言歸正傳,經過兩天的過度,我們終於進入了英語第一輪複習。其中教材以步步高為藍本,按照這本書的框架進行複習。第一輪主要是進行語言點的梳理和複習。同時再補充一些其中書上沒有提到的內容。對於目前程度的學生來說,重複,激發興趣,讓課堂動起來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管理模式,讓學生在複習中扮演主動的角色。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討論和活動中來。最終的目標是學生成為課堂的領導者,而老師只是起到護航和導向的作用。因此,在第一輪複習當中,既要有紮實的知識梳理和訓練,還要有積極有效的課堂討論和活動。同時建立比較完善的監督機制,保證課堂和複習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