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里話青年

5月4日,是我國“五四”青年節,歷史上的今天,無數青年學子為了民主、科學精神而奔走街頭,示威遊行,向世人展示了學生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的書呆子,更有著一顆憂國憂民的心。國家的安危、民族的前途遠比個人姓名重要的多,所以才有了那轟轟烈烈的一幕。

那么今天呢?我們青年又該向何處拋頭顱、灑熱血呢?社會環境由之前的列強凌辱、軍閥混戰、岌岌可危變成了現在的改革開放持續深入、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和平與發展儼然成了時代的主鏇律。如果按照亂世出英雄的觀點,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無事可做?什麼理想、抱負全都丟到一邊,安心地享受現在的平穩生活?不,我想可以任何一個有為青年會這樣自求安穩下去,尤其是高校學子的青年一代更加不能就這樣垮下去。面的日益繁華的社會,新時代的青年們到底該做些什麼呢?

艱苦奮鬥。任何年代,任何階段都少不了艱苦奮鬥。如果說戰亂年代青年的艱苦奮鬥是克服貧乏的物質條件、惡劣的環境和生命的威脅,那么現在的艱苦奮鬥則是拒絕誘惑,歸於平靜,擺脫浮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品讀聖賢書。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學習理論知識,學習實踐經驗,學習為人處世,學習一切可以學習的東西。所有這些東西的獲得都離不開青年學生的艱苦奮鬥。或許安逸、平穩的大學生生活讓我們已經丟掉了曾經的夢想,磨滅了我們的鬥志,現在的我們很迷茫,很彷徨,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剛好大學給了我們一個避難所。尤其是身在地方院校的我們身上還有一種深深地的無奈與悲哀,於是我們放棄了,自卑了,大學也就這個樣子,什麼東西都學不到。但請記住,任何人都不比別人聰明,同樣地,任何人也不必別人笨。理想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一樣,都很遙遠,也都需要通過艱苦奮鬥才能實現。時刻給自己樹立危機意識,想像明天即將死亡,再想想很多身殘志堅的人兒還在不懈的努力,我想我們就沒有理由停下前進的腳步,而是應該站直身子,昂首闊步向前走。

負重潛行。遠處的風景很美好,成功的光環很耀眼,我們是如此地渴望成為其中的一員,不是為接受別人的矚目,只是單純的想對社會的作用更大一點。但是,就在這路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障礙,第一個我們很開心的就拔掉了,第二個、第三個……慢慢地我們再沒有力氣了,不想拔了,乾脆就放棄不走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就這樣被阻擋在圍牆外。碩士、博士、博士後這一串串的學歷聽著就讓人羨慕,心裡暗暗發誓自己一定也要成為那一份子。奈何學習很枯燥,成天面對一大堆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就頭痛,心裡另外一個念頭止不住地湧出來——一切都值得嗎?我有那個天分嗎?青年們懷疑起自己了,但是誰又能隨隨便便成功呢?有哪一個不是忍辱負重了呢?又有誰不是踽踽獨行了很長時間呢?要想有所收穫,要想成功就必須得做好吃苦頭的準備,忍辱負重,如蝸牛般默默向前爬,忍受別人忍受不了的痛苦,享受比別人多的寂寞,睡覺的時間比別人少,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當初的夢想,真正活得瀟灑自在。

勇於探索。社會無時無刻不在發展,這一切的原動力來自於人民的不滿足現狀。世人都說,青年是思維最活躍的階段——想別人之只不敢想,做別人之不敢做。這很好解釋,因為我們還年輕,即使犯錯了還有改正的機會。既然別人都已經給以我們青年這樣高的評價,但事實卻是怎樣一回事呢?身在大學象牙塔接受教育的我們已經習慣了習慣所帶來的種種,之前厭惡的還是很厭惡,喜歡的還只是很朦朧的喜歡;之前認為很難的東西還是覺得很難,認為比較容易就不屑一顧了。我們已經習慣了唾手可得,易於滿足,這樣的一種病態如何去談有所創新呢?我們曾經的激情已經隨著多年的灌輸教育而消磨殆盡。但現實是,所有的人都在爭著發展。從進入大學那一刻,我們青年就已經注定了要成為高級知識分子,這不僅是社會給的,而且是我們青年應該有的覺悟。選定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學好基本功,用歷史的眼光審視獻身的學科,積極探索它的新的發展方向,賦予它時代內容,這就是我們青年要具備的上下求索的精神,未必後無來者,必定前無古人。

五四運動的號角仿佛還發生在昨天,在這個屬於青年的節日裡,是該找回我們青年曾經丟失的東西,比如艱苦奮鬥、負重潛行、勇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