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五一勞動節習俗

5月,春暖花開,是旅遊旺季的開始,也是學業和各種工作最緊張的時候。所以從5月開始,旅行對我來說變成了見縫插針的事情。按我的話說,天寒地凍的時候我滿世界漫遊,等到春暖花開,我就開始“自閉”了。。。

有好幾個朋友都說:你不覺得現在早就進入了讀圖時代了么?部落格寫那么多字,多累啊,我們看的時候也只是看圖片而已。我點頭稱是,這場世紀之交湧現的在文化研究領域被稱做視覺圖像轉向的文化現象我也清楚,不過……我的部落格里還是會保持有很多很多字的特點,嘿嘿。

5月1號,德國只放一天的假,但是我4月30號去商場的時候看見到處都是玫瑰花的心形花環,很情人節的氣氛,大教堂廣場正在搭建臨時市場的小木頭房子。才知道5月1號在德國傳統文化中是很重要的節日,不光是勞動節而已。這一下子就讓我聯想到其實商業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很積極的意義的,我們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時候,沒有必要避開市場化的話題。

說回5月1號。雖然早在1月底2月初德國就以狂歡節的形式宣告了春天的來臨,不過這種“自欺欺人”的盼望對於比較高緯度的德國來說,要經過寒冷的2月,天氣陰晴不定又多變的3月和4月,到5月才真正實現。5月1號凌晨,我們坐夜車去火車站趕清晨4點半去essen的火車。夜車上人很多,因為4月30日除了是假期前夜,也是德國的walpurgisnacht(瓦普幾司之夜)或者hexennacht(女巫之夜)。在傳統里,大家在這一夜會徹夜狂歡,飲酒起舞。walpurgisnacht其實並不是德國獨有的日子。在中歐和北歐,這個夜晚在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別名,原因和慶祝儀式,但是來源是德國的……這個故事比較長,下次講。不過歌德在《浮士德》的第一部和第二部里都講到瓦普幾司之夜了,都有以瓦普幾司之夜命名的場次。在第一部里,魔鬼米菲斯特把浮士德帶到淫靡的瓦普幾司之夜上,讓他忘記了甘淚卿的身陷囹圄的命運。在第二部里,浮士德的學生華格納製造了一個機器人,把大家帶到了傳統的瓦普幾司之夜上,歌德在這一幕里把希臘諸神都搬進來了。

單就德國來說,據說在一夜,女巫們會聚集在blocksberg(布羅肯山,德國中北部herz山的最高峰),舉行盛大的狂歡儀式等待春天的來臨。這個布羅肯山雖然只有1141米,但是卻因為兩件事特別出名,一個是這個女巫的聚會,還有一個是“布羅肯光”(brocken spectre)。聽著玄乎吧?其實這個布羅肯光就是我們熟悉的“峨嵋寶光”。但是這種現象最早是1780年有人在布羅肯山觀察到的(其實峨嵋寶光的被中國人記錄和流傳的歷史肯定比布羅肯光長啦,又是語言的溝通問題……)所以就連峨嵋寶光現象的英文也成了“布羅肯光”。

在北部靠海的地方,這一夜要燃燒beltane fires(五月焰火),慶祝五月到來,不過大部分的德國地區已經把它和基督教的復活節聯繫起來叫復活節焰火了,5月3號晚上我們就要去萊茵公園看焰火。而在德國的南部農村,在瓦普幾司之夜裡,青年們可以去搞惡作劇,比如把鄰居家的花園給廢了呀,把別人的東西藏起來呀,在別人的東西上亂塗亂畫呀。不過這種惡作劇常常會鬧過頭,有時候會把別人的東西給報廢了甚至會傷到人。這就好像德國每年五一的“和平遊行”一樣。自從有了國際勞動節,德國工會和政黨都會在這一天舉行和平集會和遊行,來表示對勞動者的重視。不過幾乎也成了慣例,就是每年這個遊行會演變成大大小小的騷亂和暴力活動。昨天在柏林和漢堡也的確發生了這樣的和平變暴力的事件。

還有就是,希特勒就是在瓦普幾司之夜裡自殺的。

到了5月1號,很多地方都會立“五月樹”(大部分都在鄉村吧),都是未婚男青年立的樺樹幹,然後未婚女青年們可以把自己的愛情心愿寫了掛上去,或者把樹裝飾起來,祈望能得到心上人的喜愛。(這事我知道得晚了……不然1號不去荷蘭看花了,掛樹去……)在德國農村,男青年還會把花編成心形的花環放在女孩子家門口,這大抵就是我在商場裡看到的那些玫瑰心性花環的來歷吧。在德國傳統里,“五月樹”不僅與愛情有關,還象徵了豐收和生命力,所以人們有傳統會在5月1號到“五月樹”下面圍著圈跳舞吃香腸和啤酒祈禱豐收。德國還有一個習俗,這跟很多民族的傳統是類似的,就是在5月1號到田裡去跳舞(其實不僅僅是跳舞吧……),也就是把人類繁衍的生命力附著給田地,祈禱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