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心得感想

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社會上都說學好英語很重要,是那個什麼什麼的通行證。所以,一向喜歡冒充上進青年的我,也不甘落後,報名參加了公司附近的一家英語學校。

說是英語學校,其實規模不大,辦起來也很簡單:請老師、租場地、配置教學設施、打廣告,然後等人報名。可是學費不便宜,細算下來,一個學生在課堂里呆1個小時,得犧牲近20塊錢(說起來我就心疼)。因為報名的人多,學校有利可圖,辦學有蒸蒸日上之勢。

辦學校涉及各方面工作,關鍵的一環,是請老師----必須是外教,而且鼻子越高越好。現在人們選東西都講究品牌,學英語,就只認歐美國家的老師。

這些老師來了以後,在與中國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互相認識、互相提問。這時,洋教師幾乎不可避免地被問到一個問題:why do you come to china? 回答五花八門,主要歸納為兩種:仰慕中國的歷史文化;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當然,有個別也會說實在話,在自己國家沒有找到好工作之類的。接下來又有人問:how do you like china?回答:very much(也只能這么說了)。再問:why? 有的說中國發展前景看好,有的說中國人民很友善,還有的說中國菜好吃……

總的來說,老外比較實在。沒人說來中國是為了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為了架設兩國人民的友誼橋樑之類的。但無論如何,他們為什麼來中國?為什麼喜歡呆在中國?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們沒有說,也不好意思說。那就是:體驗一種優越感。

優越感體現在什麼地方?無論走到那裡,都客群人矚目;無論說什麼,都有人洗耳恭聽;在業餘時間,大把的人跟你套近乎,邀請你吃飯、唱歌、打保齡球……一句話,能享受到眾星捧月的感覺。再說了,這些“捧月”的“眾星”,很多都是有點身價的人,像什麼公司的經理、準備移民的款爺、複習考試的高材生……最次的也能冒充個白領。這些人,平時都很自信,與人打交道往往還帶有兩分矜持。但是,在和外教交往時,多數人都會放低姿態。

舉個例子來說,一幫人要舉行聚會了。老外說,誰有車,能不能來接我一下?結果如何,有車的學生不能說爭先恐後,但起碼不會沒人願意去。到了餐廳,大家按禮節讓老師坐主席,自不待言。但在入座時,都願意離主席近一點,就不是政治覺悟的作用了。酒菜上來,大家邊吃邊談,老外的嘴就閒不下來了,一方面印證“中國菜好吃”,一方面回答學員的各種問題。吃完以後,大家作鳥獸散,臨走前還故作親熱互道bye----然後嘛,老師又搭上某位款爺學生的轎車絕塵而去……

這裡說的只是一個典型。其實,很多別的場合,像英語角、講座、郊遊、晚會等等,都有類似的情形,都能看出外教和中國學員之間的一種微妙關係。心理學告訴我們,人人都有受尊敬、受關注的需要,並能從中得到滿足。再看看咱們的外國老師,不僅有人尊敬、有人關注,而且這些人大多出自一個“高品位”的階層,這樣的感覺,該是何等受用。不僅如此,曾經不止一次地聽外教說,他們下班後經常接到女學員的邀請,一起去海邊走一走,聊一聊……每當聽到這樣的訊息,我等一幫愛國青年總是痛心疾首,差一點就跳出來當面質問女同學:放著我們這樣的精英才子不理不睬,卻向他族異類投懷送抱,究竟居心何在?

但轉念一想,不是那么回事。多數情況下,女同學跟外教約會,是學習需要。學英語重在套用,邊學邊用,收效才好。經常跟外教在一起,為的是有機會練習自己的口語。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什麼有人想和他們套近乎,為什麼想跟他們一起吃飯,為什麼對他們車來送往,就不難解釋了(當然有別的原因這裡就不管了)。只可憐像我一樣的愛國青年,既沒有糖衣炮彈,又沒辦法用美人計,只好儘量抓緊課堂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