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植樹造林感想體會

植樹節這天,天氣爽朗我們來到了**坂頭水庫,用鋤頭和鐵鍬為荒山披上綠裝。前幾年,由於森林遭到極大的破壞,大自然已經對我們進行了懲罰。我們不會忘記98年的那場大洪水,它沖毀了多少家園,它帶走了多少可貴的生命。我們不會忘記北方的沙塵暴,它掩蓋了晴朗的天空,它讓出行的人們頭頂塑膠袋。現在我們意識到了大自然的憤怒,我們要植樹造林,我們要造三北防護林,我們要在長江源頭造林,我們要在黃河源頭造林,我們要在全國各地造林。中國森林面積小,資源數量少,地區分布不均。1990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246億公頃,人均約0.107公頃,而全世界森林面積約40.49億公頃,人均約0.8公頃。中國森林覆蓋率12.98%,而全世界森林覆蓋率為31%。中國森林蓄積量91.4億立方米,人均約8立方米,而全世界森林蓄積量約3100億立方米,人均約72立方米。而南方是多山的地區,不少山地坡度很陡,雨量多並常出現暴雨。因此森林對涵養水源、保持土壤、防風護沙、調節氣候,減免洪水災害和下遊河流、湖泊、水庫的淤積具有更重要作用。這些讓我們更了解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今天,我們用雙手種下一棵樹;明天,我們的自然災害就會少一點。讓我們用辛勤的勞動換回一個綠色的家園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看到一棵棵樹苗植根於祖國大地,用綠色回報人類時,我想到了怎樣樹人,怎樣才會使人生更有意義。

“人活著到底是為什麼?”“人生的價值何在?”“我為什麼活著?”……這些關於人生意義的思考,我相信幾乎每個人都曾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或有意或無心地思考過、反問過自己吧。當我看到產房裡新生嬰兒之啼哭,年輕母親親切的安慰,我深信,人生是必有其意義的。當我看到大地上各種生命自由伸展,到處生機勃勃,生意盎然,我深信,人生是必有其意義的。當我看到青春少男歡樂之歌謠,青春少女美麗之笑靨,自由小孩之嬉戲,良朋好友之聚會,我深信,人生是必有其意義的。人生的意義,在於奮進中!全力投入重任,去變革落後的事物,推翻邪惡的力量,推動生活的前進!在搏擊中前進,是人生的第一要義。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中。孤立的個人,沒有意義。只有在人與人的互相支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中,人生的意義才能得到體現。人生的意義,也深深蘊含於平凡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乾好每一件具體工作,儘自己應盡的責任,享受各種各樣生而為人的樂趣。不是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嗎?愚蠢的人,不思考人生的意義。在生活中久受磨難的人,懷疑人生的意義。自私自利的人,嘲笑人生的意義。而智才則告誡每個人:人生自有其意義!這種意義,在於熱愛,在於創造,在於奉獻!人們啊,熱愛生活、創造事業、奉獻社會吧!你將會領略到生而為人的無盡樂趣!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首先須依賴於對人生與社會關係的正確認識。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人是作為人類這樣一個整體而存在的。任何一個人,都是這個整體的一分子,都必然的要依賴於這個整體而生存,誰也不可能脫離這個整體。作為孤零零的一個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他都會無法產生,無法生存,更無法使生命延續。作為人類的一分子,個人在依賴別人的同時,相對於其存在,他也必然會對別人產生或大或小的某種作用:或者為別人帶來利益,或者對他人造成損害,這也就是所謂的個性。但是,個性總是要溶解在社會的共性之中。誰也離不開這個社會。作為人類的一分子,為了整個人類的幸福和社會的繁榮,有責任有義務為社會的發展和他人的幸福做出自己的奉獻;作為個人自身,要提高自己的生存質量,也有責任使自己的人生成為有價值的人生,成為能夠為別人帶來積極的影響和幫助的生存。

就一個具體的人來講,他總是要從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和社會的關係,來衡量自己存在的價值的。無論人們的世界觀多么不同,他都不可能以自己作為衡量自己存在價值的尺度。母親的喜悅在於孩子的成長,教師的歡樂在於學生的成才,醫生的欣慰在於病人的康復。許多著名的人物都這樣解讀過自己對生存的感受:曹禺先生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為人民用儘自己的才智、專長和精力,再離開人間。不然,他總會感到遺憾,浪費了有限的生命。”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講過:“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時,也還能以你所創造的一切為人們服務。”愛因斯坦也講過:“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既短暫而又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而更多的偉大人物則是用自己的具體行動解讀了人生的意義:雷鋒、焦裕祿、鄭培民,舉不勝舉的英雄們用自己的實踐,闡述了奉獻與發展個性、實現自我價值的關係,展示了人生價值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