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見習心得

當然,收穫更多的是跟老師或主任去查房,雖然大多數是因為上感住院的,但是還接觸到了其他一些病例,比如手足口病、急性喉頭梗阻、左側隱睪並腹部氣疝伴肺部感染、肺炎支原體感染、輪狀病毒感染等等。

記得8月5日隨同主任去查房,主任查到24床的時候,結果一實習生遞過去的病歷,念著現病史,結果後來念不下去了,後來回到辦公室的時候,很惱火的說:“24床的病歷是誰寫的?現病史寫得亂七八糟的,都叫重寫第三次了,是哪個老師帶的同學?教他重寫….”原來是一個學長寫的病歷。第二天查房,主任於是在我們面前就教導我們寫好病歷,特別是現病史,還一個個點名叫我們給病人做體格檢查,說為了以後我們的醫師執照做好準備。

同時,因為我在可是裡面和每個人相處的很好,所以他們也教會了我很多東西。在跟老師去收病人的時候,我明白了如何和患兒和家屬溝通好,也學會了要耐心的對待患兒。

因為實習生和進修生比較多,所以老師為了讓我學到更多的東西,所以讓我和一個學姐一起分管4、5、6三個床,因為老師和學姐學長們願意教我,所以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帶教老師和主任還跟我說:“小周,什麼事都要主動些,不用擔心的,你雖然是來見習的,但是要學到更多的東西,都要勇於嘗試,我們也比較忙,但是有什麼不懂你就及時問吧。你學的比別人快,做得比別人好,而且你和實習生、進修生一樣,不管寫什麼東西,還需要我們簽字才生效,所以不要怕出錯。學校的考試分數並不完全代表你的能力,你一定會做得比別人棒的…”

因為老師和主任的鼓勵、信任與幫助,還有學姐學長的耐心,我在普通兒科得到了很多意外的收穫。但是我明白,作為一名醫學生不僅需要和同學們友好相處,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老師和主動請教,而且要不怕辛苦,不怕犯錯誤!那樣才能快樂地學習工作,並愉快的生活,還能學到很多東西。

新生兒科里的感動

如果說在普通兒科的收穫是意外的,那么,在新生兒科里的感動則讓我難以忘懷!

在普通兒科學習了兩周,因為我的帶教老師要調到新生兒科(其實新生兒科和普通兒科是在一起的,只不過那裡有獨立的辦公室)的關係,外面普通病房就不用管了,主任對我說,你和李老師一起去吧,在那會學到更多東西,結果帶教老師很高興,她還開玩笑說,我還以為不給我這個好幫手呢!

因為病房要裝修,所以新生兒科里只有三個毛毛,都是早產兒,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個毛,他是入院的主訴是:母孕32周+5早產入院。我詳細看了他厚厚的病歷,大概了解了一些情況,他的診斷有9種,最主要的有:1 .早產兒 2.極低體重兒 3.高危兒 4.低蛋白血症 5.代謝性酸中毒 出生時體重才1kg,但是後來,8月12日凌晨2:37還是死於嚴重呼吸衰竭。

但,之所以給我留下那么深的印象,並不是因為抗訴這些 ,而是他的父親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感動。

他父親是上林縣一個偏遠山區的老實農民,將近50歲了,算是老來得子,偏偏上天捉弄人,毛毛的母親是39歲的高齡產婦,第一胎,但母親卻有21-三體綜合徵,子癇等嚴重疾病,在市一醫院剖宮產,救下媽媽就花了3萬多元,而毛毛在病房住了保溫箱20多天,花了一萬多元,一個偏遠山區的農民,可想他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