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代會工作報告學習體會

年新春伊始,我校就隆重召開了第五屆第二次教職工代表大會,校長代表大學做了工作報告,總結了學校年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差距,分析了學校當前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進一步明確了年的主要工作。近期,幾次學習校長工作報告,體會甚深,總結如下。

年是大學“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攻堅之年,也是我校再一次實現飛躍的一年:大學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熱能工程”學科入選國家重點學科;1個一級學科、4個二級學科、1個交叉學科通過了北京市重點學科的初選答辯;成立了全國高校中首家可再生能源學院以及核科學與工程學院,擴展了具有華電特色的“大電力”學科體系;學校科研經費總額突破2.4億元,特別是縱向科研項目經費突破萬元;“電站設備狀態監測與失效預防”科研團隊入選教育部XX年度“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 “大電網保護與安全防禦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即“111計畫”);北京校園西區綜合樓建設工程順利進行,預計XX年下半年竣工;等等。聽著,看著,回味著我們大學發展的歷程,我們又怎能不振奮鼓舞,又怎能不為身為華電人而感到驕傲自豪呢!

與此同時,劉校長也實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們在思想意識與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問題與不足,並指出了教育教學質量、科技創新與人才建設是XX年的重點工作,其中人才建設又要注重人才的“博士化、國際化與工程化”。這意味著我們學校從規模與數量的發展轉化到質量與內涵的建設。在過去幾年,大學招生人數與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科研項目數量與契約額也飛速增長,這些都是我們學校騰飛的基礎。但是,要想辦一所高水平的大學,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教育教學質量是大學的生命線,是大學發展的根本。而校部新引進的青年博士比較多,教師的教學、科研負擔非常重,所以教學質量有可能受到影響。科技創新是大學發展的動力。雖然,學校科研發展很快,也取得了許多“國”字頭的項目,但是重大項目,尤其是結合實際工程的重大項目偏少;科研成果化的能力比較弱。人才是大學發展的保障。學校在積極引進高水平的人才與知名學府的博士,但是缺乏更多的學術大師、領軍人物和更多優秀的中青年學術骨幹。而且,青年教師中從學校到學校的現象比較普遍,缺乏實際工程經驗,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不利於我們把握電力工業的需求,產生大成果。因此,劉校長的工作報告可以說是為學校“摸準了脈,開出了良方”。

我們學習校長工作報告,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大學的“十二五”規劃,是為了把工作做好。結合校長工作報告,我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凝練學科發展方向上,力爭做到“重點突破,迎頭趕上”。一方面,利用我們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深厚的基礎,爭取在一些點上取得突破,以取得更大的成果。另一方面,應針對國家重大需求,瞄準新興的學科點,如分散式能源及其對能源發展的影響,節能技術等等。由於各高校都在起步或尚未啟動,我們就有可能占領先機,為學科可持續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