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建工作體會

我是一名剛剛參加黨建工作的基層組織人員,對於如何開展社區黨建工作還在摸索中,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多樣化,我想基層黨組織應該如何開展工作、發揮作用?短短一個月的工作實踐,讓我看到了其困難性,當組織開展一些活動時,有的民眾認為是在搞形式主義,部分黨員也缺乏熱情,甚至不願參加,如何調動黨員和民眾的積極性?我們必須好好思考:積極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理念成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務。

完善的基層組織機構設定是基礎,社區黨組織建設必須緊緊圍繞實現“五個好”的目標要求,加強組織建設,保持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完善的基層組織機構設定,才能服務人民民眾。對於開拓工作思路方面,實行聯結互動,以街道工委為核心,社區黨支部為主,組織轄區內影響力大、代表性強、熱心社區工作的單位黨組織圍繞社區黨建工作互相通報情況,溝通信息,交流經驗,協調工作,按章程要求,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定期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如我轄區內歷史文化古街—太平街,門面經營類別有特色,可根據其一定特色組織開展系列黨建活動,通過形形色色活動的開展,充分吸引民眾的目光,調動黨員參與積極性,讓黨建活動開展的既生動又有意義。

有了新的工作思路,就必須對工作理念進行創新, 基層黨建工作不但要強調黨員對黨組織的責任和義務,還應強調黨組織對黨員的關懷和服務。在實際工作中,由於一些基層黨組織只重視對上負責而忽視對下負責,只重視對上服從而忽視對下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應把服務的理念引入基層黨建工作。比如我社區就困難黨員比較多,黨員年齡老齡化這一情況,切合實際多為他們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服務。怎樣才算服務到位,了解人是基礎,黨員有什麼困難,為什麼會困難,黨組織到底能夠幫助些什麼,要搞清楚。這就需要深入困難黨員家庭,傾聽他們的訴說,以感情、信念、形象來凝聚黨員、開展工作,在抓好黨員思想教育的同時,為生活困難的黨員排憂解難,為下崗的黨員提供就業機會。黨員得到了黨組織的關懷,又主動地去幫助民眾,逐步形成了一個上級黨組織為下級黨組織服務、基層黨組織為黨員服務、黨員為民眾服務的工作鏈條,促進基層黨建工作。

對轄區內直管黨員進行合理管理的同時,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也至關重要。梳理流動黨員工作,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的基礎。依據建立的黨員台帳,對黨員底數進行全面排查,利用上門入戶,重新排查、梳理、登記,力爭使每一名黨員都與黨組織取得聯繫,使一些“口袋”黨員、“隱形”黨員亮明了身份,形成了“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的良好局面。組織流動黨員開展組織生活,多與直管黨員溝通,定期反饋流動黨員思想動態、工作情況等,使流動黨員有種歸屬感,使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在社區沒有漏洞和空白點。

黨組織管理整體基本完善後,就是創新、創特色了。大力打造“居家養老”這個服務品牌,以現有的比較完善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台為基礎,在社區黨組織的指導、管理、監督下,充分挖掘和利用轄區內的服務資源,讓這一服務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創出自己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