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政策體會

為改變我國的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的局面,中國新一輪醫改試點將取消公立醫院加價售藥。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政府將通過增設藥事服務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以及增加政府投入三條路徑來彌補。

一問 取消醫院加價售藥能奈何“藥價虛高”嗎

不能說陳竺提出的醫改新方向用意不好,也不能說新一輪對公立醫院的制度設計不會產生積極的效果,因為按理論上的設計,這些制度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扼製藥價虛高導致的“看病難”與“看病貴”的現象。

但請注意,這裡說的,都是理論上的設計,這樣的設計與實際上的操作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藥價虛高導致的看病貴問題為何一直解決不了?這是百姓面臨的最大的一個難題,也是新醫改要著力解決的核心問題。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就有必要查清藥價虛高的根源。筆者以為,藥價虛高的關鍵因素有以下幾個:一是從廠家到醫院,層層加價,環節太多;二是醫院出於利益的需要,勒令醫生開大處方;三是雖有國家明令禁止,但許多藥品換個名稱與包裝之後,便名正言順地以更昂貴的價格得以銷售;第四才是許多醫院的收與支並沒有分開;第五則是醫院的加價售藥。

實際上,隨著新醫改腳步的加快,許多地方的公立醫院已經開始嘗試諸如社區醫院、收支兩分開的辦法,但具體到重大疾病的診治上,相關的醫治費用依然難以降下來。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現在看醫院的收支兩分開已經越來越普及,加價售藥也被明令禁止,那么藥價虛高的關鍵,還要從前三個因素上去找。筆者認為當採取以下的措施:即規範醫藥部門的定價權與新藥的審批權。這包括藥品的定價應該公開化與透明化,同時新藥的審批要極為審慎,由於這涉及到醫藥部門的自身利益,因而需第三方機構監督,若是僅僅如同以往一樣期待著醫藥部門能自刀挖自肉,無疑不現實。

同時,衛生及醫藥部門應該聯合對藥品的出廠層層加價問題予以整肅,必須痛下狠手,讓那些期待著從繁雜的環節中牟利的人受到應有的懲罰,方能制止層層加價。

這兩個方面看似容易,其實執行非常難。因為這兩方面其實都涉及到衛生及醫藥部門的權力與利益,更會觸及到某些官員的既得利益,必然會引起較大的牴觸。但惟有對醫藥系統自身的權力與利益予以明確的規範與約束,同時用國家財政對公立醫院因改革減少的利益予以相應的補貼,方能從根本上扼制住藥價虛高的問題。惟有如此,新醫改方能實實在在地向前邁出富有實效的一步。(瀋陽 王毅)

二問 收“藥事服務費”也需套籠頭

陳竺能公開明確公立醫院將壯士斷腕式地取消飽受國人腹誹的7%-15%的加價售藥權,這當然是好事。但“壯舉”後面卻意味深長地留了一條尾巴——可以向患者徵收藥事服務費。恕我寡聞,對這個“藥事服務費”,我還是頭一回聽說。患者有病進醫院,當然是找大夫號脈開藥方,不存在“光看病不拿藥”的問題。這廂好,出了門診費看病,要往下再問藥事,卻要另行掏腰包。這給人感覺是,不掏費就不給你開“藥到病除”的處方,或不給你解釋用藥事宜。

夠荒唐吧?反正看到這條“尾巴”,我是被驚跌了眼鏡。看病問藥,這本是患者出門診費找大夫的必經程式;醫生解釋用藥,也是大夫服務患者的一條再基本不過的職責。兩者之間更是一種契約契約關係,若要收“藥事服務費”那就得先把門診費免掉。這讓我想起陳部長前年12月27日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所稱的觀點。他說,公立醫院要逐步取消“以藥養醫”機制,降低藥品價格,但會適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看得出,部長的這一觀點是前後照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