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心得體會

一是學習和運用戰略思想把握方向。戰略思想是對時代要求的清醒認識,對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對執政規律的科學把握。財政人要用發展的眼光對待歷史、總結規律併科學研判未來趨勢,妥善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處理好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進一步找準推動財稅改革的現實路徑,注重財稅政策的創新性、穩定性和延續性。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重點應從三個方面推進: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稅收制度,建立科學規範、統一的稅收制度體系;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政體制。

二是要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根本動力。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合理界定政府事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財政部門應儘量減少直接的行政干預,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的專項補助和不可推廣式的優惠政策;大膽引入競爭性分配、競爭性存放等市場機制,運用市場配置原則,把有限的財政資源配置到“刀刃”上,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理順財政體制,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根據我國現狀,應按照“外部性、信息處理複雜性和激勵相容”三大原則來配置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對各級政府的職責及支出範圍做相應的考慮和安排,明確劃分各級政府的事權範圍,依據公共產品的受益範圍和集權與分權的關係,特別是對“交叉性”事權要分工明確,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三是注重運用底線思維處理原則問題。xx同志強調,“作決策、辦事情,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制定財稅政策要充分考慮各種可能性,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係,守住政策底線。在制定民生政策時,不僅要看當前的可支付能力,還要看長遠的財政支付能力。要逐步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壓縮、規範、整合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樹立“托底”“補短板”思想,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點“錦上添花”。

四是注重用創新思維攻克難點問題。創新是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xx同志指出“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提高財政資金績效是公共財政的目標和方向,要把績效作為配置財政資源的重要依據,切實增強財政資金的安全性、規範性和有效性。創新思維方式,以績效為導向,大力最佳化支出分配結構,壓縮行政成本,整合清理專項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處理好存量和增量的關係,通過最佳化增量盤活存量,把有限的財力用到最有需求、最有效率的地方。

五是調整好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係。在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中,積極推進財政監督和專員辦工作轉型,充分發揮財政監督保障和促進財稅改革的作用,要正確處理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係,一方面,加快與財稅改革相適應的財政監督頂層設計,建立明確的預算過程監管目標,在預算編制、執行流程中嵌入監控、制衡工作環節,體現對財政政策執行、預算管理的全過程監控與信息反饋。另一方面專員辦要積極探索,積累實踐經驗,為工作轉型做好準備,對一些已相對成熟的重點監管事項可先行試點並逐步推開。繼續發揮整頓和維護財經秩序的作用,加大對熱點問題和重點領域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對專項轉移支付申請、撥付和使用過程的監管,強化國庫集中支付的過程監控,注重跟蹤問效。將監督結果與預算編制和資金分配緊密銜接和有效掛鈎,加大對違規行為的制約和威懾力度,建立完善財政監督信息披露和公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