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範文

二是用情做人

沈浩書記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凡人,但他又是一個不平凡的人,他對小崗村的每一件事都投入了自己的真實感情,沒有官腔、沒有官架,有的是對小崗村父老鄉親樸實無華的情感和厚德載物的品行修養。正如譚晶在片尾曲《做人》中所唱的那樣,"一撇一捺寫出個人,一生一世才做成個人。做人,做大寫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不求繽紛,只願做棵禾苗深深紮根……"樸實無華的歌聲真切地抒發出了所有人對"第一書記"用情做人的風範的敬仰與眷戀。

沈浩書記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他上有90歲的老母,下有稚女愛妻,平日感情很深。他也曾為家庭和事業不能兩顧而難過,但為了小崗村的發展,他把自己整個交給了小崗村,為大家舍小家,甚至最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感到虧欠女兒、虧欠妻子、虧欠老母親太多,他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也需要親情,也需要能為生他育他的高齡老母親儘儘孝道,也希望能夠陪伴女兒成長,給女兒父愛與呵護,也需要一個溫暖的家,但當組織上根據小崗村民要求希望他再任3年書記的時候,他無怨無悔地接受了組織的安排,離別老母、妻女,克服重重困難,勤勤懇懇,鞠躬盡瘁,把真情和生命留在了小崗村。正如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為小崗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作出了我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只是可憐我的女兒在中考,年逾九旬的母親會傷痛。沒有辦法!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地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沒有豪言壯語,有的是感情的真實流露,正是這種真情打動了我。

沈浩對小崗村的感情就像綠葉對根的情意,無私、潔淨、久遠。影片中有幾幕讓我很感動,一是他的妻子王曉勤擔心他在農村工作時身體吃不消,就特意給他買了一隻奶羊,讓東家給他擠奶喝。但他沒有留下,而是把奶羊送給了村裡的特困戶吳奶奶。這種舉動不是作秀,更不是譁眾取寵,而是出於對小崗人民的一種真感情,是用情做事的真實體現。另一件事是為了glg集團征地建廠需要遷墳時,村里吳奶奶丈夫的墳被強行挖遷,當她在雨中傷心苦守空墳痛哭時,沈浩連夜從家趕回了小崗村,用真情去溫暖吳奶奶心中的孤冷。當了解到吳奶奶丈夫為了淮海戰役被炸斷雙腿的事實時,他帶頭要披麻戴孝重新為吳奶奶丈夫安葬,這是何等的氣魄與胸懷,如果沒有對人民的真實感情,是斷然做不出這種壯舉的!

影片中有一幕給我印象特別深,那就是在他的臥室里,有一幅字畫寫著"厚德載物",我感覺這確實是沈浩同志思想境界的真實寫照,他用深厚的品德修養詮釋了他用情做人的思想境界。這也讓我想起了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記得清華大學顧秉林校長在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給我們畢業寄語時說:"我衷心地鼓勵各位同學,踏入社會後要自強不息,不要隨波逐流、小富即安,更不要朝秦暮楚、輕言放棄,而要堅持理想,追求卓越,做出第一等的事業。清華的建立與國恥相連,救亡圖強、愛國奉獻從來就是清華人心中最重的傳統和責任……,我希望大家能夠把自己的熱忱化為一生都堅定和堅持的行動,為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而努力,不因社會磨礪而褪色,不因個人的坎坷而動搖……。"沈浩書記用行動詮釋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內涵,不僅是給我心靈的一次洗禮,而且引起了我強烈的心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