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廉潔教育心得體會:廉潔司法 始於正心

作為法官,一方面是“訴訟爆炸”帶來的繁重工作,常常處於“案未結、情難穩、心難安”的壓抑狀態;一方面是有限的收入,有時還遭受當事人的誤解,甚至詆毀;我們既能通過鮮活的案件親眼目睹社會的陰暗面,還要應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和侵襲。面對這些,如何確保廉潔司法,不僅需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更要把“不能腐”的防範機制升華為“不願腐”的自律機制。心靈不正,豈能正人?心靈既正,人自端正!因而說廉潔司法始於正心。

法官正心首先要清醒認識自己的職業風險。法官是一個與敬畏和光榮、神聖和崇高相連的職業,我們沒有理由不為自己擁有這一職業而自豪和驕傲。但當今的法官職業具有著高危度的風險,因為刑事案件涉及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民事案件涉及當事人的財富得失,行政案件涉及公權力和私權力的強烈對抗,當事人都懷著對法官的莫大期望,有的當事人會動用自己的資源,或金錢、或權力、或名望、或人事關係,甚至無所不用其極,試圖來影響法官,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當投入未能換來預期的回報,其就會反過來狠“咬”一口。法官職業介入社會生活太廣太深,與各類利益主體的關係太近太密,使得法官和當事人搞權錢交易容易便當,這對法官來說無疑是可怕的誘惑和巨大的陷阱,一不小心會被拉下水或者自蹈火坑。從最高法院副院長黃松有到基層人民法庭庭長徐峰,一個又一個的反面典型案例無不給予了引人深省的警示。但法官職業風險又是可以預防和排除的,這就要求法官正心,強化自身抗風險能力。只有心中充滿無私無畏、光明磊落的浩然正氣,我們的雙眼才敢蔑視特權,我們的雙手才勇於扶助弱小。

法官正心還要學會知足感恩。浩瀚宇宙,個體的生命不過一粒微塵,生存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古今中外有多少先賢聖哲為此而苦苦尋找著答案,對於深刻如斯的問題,我們既不能好高騖遠,亦不能妄自菲薄。生存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擁有金錢的多少,職級待遇的高低。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但求實實在在的奉獻;沒有萬貫家財,但能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養家餬口,都是一種人生價值。全身心地開好每一次庭,寫好每一份文書,整理好每一件卷宗,辦好每一起案件,又何嘗不是我們法官的人生價值呢?“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人皆有欲,欲望只要是正當的,就應該得到尊重和承認,但如果私慾膨脹、慾壑難填,就會為欲所惑,遑論幸福。當我們知足於自己擁有的法官職業,不盲目與他人作物質上的攀比,心無浮華必有正氣,心有正氣必走正道。知足倘需感恩。一流清泉,必有源頭活水;一棵大樹,必有根下沃土。一個人來到世上,每一份成長進步,無不傾注著家人、師長、同事和社會的關愛與幫助。當我們常思“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心懷感恩之心,自然就會產生對法官職業的敬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去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法官正心恆於內心的和諧。正心不僅在於一時一事,而且需要用一生一世來涵養。其出於內心而恆於和諧,要求明事理、知榮辱,對人生得失看得開,不大怒、不狂喜、不過憂,勇於爭先而不計名利,品格高潔而不孤芳自賞,剛正不阿而與人和睦相處;又要求能守正心靈,愛崗敬業,演好角色,難不倒,夸不倒,誘不倒,心無旁騖,始終保持那么一股勁,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卓越。作為法官,內心和諧體現在辦案上就是待人平等,作風平易,“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謙恭地聽、睿智地答、審慎地想、公正地判”,用心去探尋情、法、理的平衡;內心和諧體現在處人上就是要對上不媚、對下不威、對身邊人不縱,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大家”出發,珍惜緣分,多溝通少誤解,多信任少猜疑、多寬容少計較,以大度雅量來面對和處理矛盾、摩擦、誤會和紛爭。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讓我們在廉潔司法的道路上不懈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履行法律賦予我們的神聖職責中體會人生的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