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心得體會

這裡,要特彆強調教師的職業道德,即師德問題。教師工作對象是正在成長的青年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必須有“誨人不倦”的精神,起“為人師表”的榜樣,才能做到“教書育人”。

三、大學教師工作的特點、職責和修養

(一)大學教師工作的特點

高等學校的三個職能確定了大學教師的三方面的工作任務,形成高等學校教師的工作特點:傳授高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經常注意本專業本學科最新成就與發展趨勢,把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以及社會服務效果,以較高的學術水平影響學生,並在促進社會進步方面起良好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必須兢兢業業地進行艱苦的腦力勞動,除了精通專業之外,還要求有比較廣博的知識。這是需要長年累月地刻苦鑽研的。教師必須具有“學而不厭”的精神。大學教師工作的特點,還表現在他們治學嚴謹,嚴以律己,既要為人師表,又要善於做大學生的知心朋友。大學教師要參與社會上各種學術團體的活動,進行學術交流工作,吸取新的科學信息,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因此,大學教師的工作不是封閉的,而是具有開放的特點。

五、大學教師的培養與提高

高等學校師資隊伍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是關係到辦好大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問題。從一般的規律來看,世界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要求大學的教學內容要不斷更新和提高,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現代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出發,必須儘快培養與提高大學的師資隊伍。就我國當前的特殊情況來看,大學的師資隊伍面臨“青黃不接”和“斷層”的情況。因而培養與提高大學的師資隊伍的任務更顯得十分緊迫。

六、大學教師與大學生的關係

在高等學校同樣要提倡尊師愛生。學生尊重老師,老師熱愛學生。教師和學生在社會主義高等學校中是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應教學民主,與學生共同討論問題,教學相長,共勉共進。學生應當尊重老師的勞動,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傾聽老師的講授,積極思考,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做到積極的傳送信息和接收信息,傾聽和應答,使關係融洽。大學生與大學教師的交往不限於課堂上,課外也應當相互關心,積極交往。大學教師於課後,應抽出時間到學生當中去,輔導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生活;大學生應當帶著問題,拜訪教師,主動爭取教師的指導和幫助。這種課外的交往,探討的問題一般比較廣泛,師生做到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但是,有的教師除了上課之外,很少深入到學生當中,有的學生除了聽課,很少拜訪教師,這無疑是一種損失。

短短的培訓 ,對於一個高校教師來說遠遠不夠。但是,我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在對學生的管理和教學中,我將學以致用,不斷完善自我走向成熟,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