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學習雷鋒心得體會

有個普通的工人,他滿腔熱血,一心報國;出身貧苦,卻樂觀向上;喜愛潮流,同時又艱苦樸素;無名小卒,卻能帶頭募捐……而如今,他的名字早已刻在我們每一位民眾的心中,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周總理都曾經為他--位普通的工人,普通的上等兵題詞,更有專門關於他的歌曲流芳後世……

他,叫雷鋒,生於解放前的一個貧農家庭,一家幾口拼死拼活為地主做長工。他的身世十分艱苦;先是父親死於戰爭的炮火,緊接著哥哥便不幸倒在長期的過度勞作中,而他還是嬰兒的弟弟,也因長期的營養不良就夭折在母親的懷抱中。可就算這樣,上天仿佛絲毫沒有眷顧這個孩子--他的母親因不堪地主的凌辱,被迫懸樑自盡。而這一切發生的時候,他只是一個不滿十歲的孩子。

而這些事跡,在後人重新評價這個年輕人的時候,卻是那樣的不可思議。因為在所有人的眼裡,雷鋒仿佛是一位隨時帶著陽光並且能隨時凝聚陽光的人。他仿佛把所有的苦痛與折磨拋之不見,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有能為他人做貢獻的事上。煉鋼廠的水泥被雨淋,他第一時間動員工友救援並搬出自己的被褥遮雨,每次部隊里發津貼,他總是一股腦兒的扔進儲蓄所,並一次性捐給災區的民眾;每次出差回來,帶的總是些別人不稀罕的破銅爛鐵,卻能一次次的用到需要的地方去。正如他的著作《雷鋒日記》中說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無限的,我要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個年齡只有我們一般大的孩子,就是這樣子激勵自己,幫助他人的。

而“雷鋒精神”還遠不止這些,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每一個生命;如果你是一個螺絲釘,你是否永遠的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而這默默堅守卻成了現在大多數人為之“不齒”的,甚至是唯恐不及。在雷鋒的時代,一個大躍進、大改革的時代,思想也是隨著解放,變遷的,而雷鋒卻選擇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把錢用在刀刃上,始終如一的幫助那些最為需要的,最為匱乏的人們。而這,也是後來雷鋒精神的錐形,哪裡需要,他就會出現在哪裡,去幫助那些最困難的民眾。

同時,20歲上下的雷鋒也愛美。在鞍鋼當工人時,雷鋒為了參加場內的舞會,給自己買了一身皮夾克,一條深藍色料子褲,一雙黑皮鞋,外加一瓶“雪花膏”。而這一身行頭,在當時可以說是及其風采,可雷鋒只試了一次,便把它們壓進箱底。是簡樸習慣了,不好意思?是自己作為團員和先進工人的“積極向上”?是為了不忘父母、出身,時刻提醒自己?或許都有吧,而在鞍鋼這不到十個月的日子裡,他最經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捐錢,給人留下最深的,卻是他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清苦,仿佛成了他的代名詞。

伴隨著他的鞍鋼生涯,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被他翻了無數遍。而每每清貧,困苦之時,他就會用這寶貴的精神食糧激勵自己,也會經常把書中自有黃金的故事講給每一位工友聽。書上的保爾離得很遠,眼前的雷鋒卻離的很近。一樣的風雪寒天,一樣十八九歲的年紀,一樣的鋼鐵成鋼的意志和信念,遠近之間的距離仿佛有不復存在,保爾和雷鋒,雷鋒和保爾給予世人、後人的啟迪與鼓舞,就如長江與伏爾加河那樣奔流入海,澎湃不息。

之後的軍旅生涯,使雷鋒這顆小的不起眼的“螺絲釘”被發現,發掘並不斷放大。入伍第一天,雷鋒的新日記本便貼上了一幅黃繼光像:我要永遠的向您學習,英雄的戰士黃繼光!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 ,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心甘情願,頭斷骨碎,身紅心赤,永遠不變。“部隊中的他總是哪裡需要哪裡去,帶頭給戰友打熱水,為演出隊幫廚,甚至小到一根針,一條線,他也是省了又省,竭盡全力幫助人民克服一點困難,是最幸福的。

可是,不幸還是降臨在雷鋒的身上。這個偉大的戰士,被一次倒車中擊中的木桿砸中太陽穴,就此犧牲,年僅22歲。但是,他好像卻沒有離我們而去,十萬人的送葬隊伍,毛主席親自題詞《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永遠傳唱……雷鋒,仿佛一直離我們很近。自1963年至今,雷鋒精神,一步步深入人心,3月5日也被定位“學雷鋒日”。我們偉大的戰士,雷鋒,他的肉身死了,他的靈魂卻從未遠離,他以另一種超出常規的方式,活了下來,死而不亡。而隨著近些年漢學熱,雷鋒這個名字被更多的外國人認識,雷鋒,真正做到了流芳百世,他的生命在延續,4萬個“他”在成長。

時代呼喚雷鋒,人民需要雷鋒。雷鋒精神,正因為人們的需求,超越了國度,超越了信仰,超越了文化,傳播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