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精神學習心得體會(1)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近年來,百姓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程度日益加深,在越來越多的公共事件中,政府與民意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正在形成。參加今年兩會的代表、委員認為,應進一步創新機制,完善法制,為百姓享有更多**權利創造條件。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工人農民多了,這是擴大百姓**權利的又一個明顯例證。”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湖北農民朱建華說。

讓百姓聽到真正想聽的

不久前,昆明市公布領導幹部電話一事引發輿論熱議。有人拍手稱好,有人斥之為“作秀”。全國人大代表葉青認為:“即使是作秀,只要能堅持下去,就值得讚賞。無論從政府廣開言路的角度,還是從滿足百姓知情權的角度看,此舉都具有破冰意義。”

“保障人民的知情權是發展**政治的前提。”全國政協委員呂建中說,只有把領導幹部的工作情況儘可能透明地擺在人民面前,才能真正讓監督權利回歸民眾,提高領導幹部的服務意識和自律意識。

全國人大代表戴仲川認為,2003年非典後,及時公開信息,成為我國處置公共危機的通行做法。近年來,我國政府信息透明度有了很大提高,出台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一些地方通過網路定期披露政府工作,都可圈可點。

但是他同時指出,這些好的舉措在實際執行中卻常常走樣。有的部門把新聞發言人制度變成擋箭牌,大家不想知道的,大說特說;大家都想知道的,無可奉告或者答非所問。政府披露什麼、披露到何種程度,應該站在百姓的立場,儘量為百姓解疑釋惑。否則,謠言四起,反而不利於政府做工作。

多位代表委員注意到,目前,百姓與部門、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仍是一些地方存在的問題之一。一些地方出現的政府採購暗箱操作、企業改制國有資產流失、房價不正常上漲、一些腐敗案不能及時發現等等都可由此找到源頭。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很有現實針對性的。”戴仲川代表說。

讓百姓充分表達利益訴求

“這次來北京,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農民工兄弟姐妹們的心裡話帶上人民大會堂。”上海市歷史上第一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朱雪芹說。她所提建議的主要內容是呼籲加大農民工醫保和社保力度。

三位農民工首次當選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被認為是拓寬百姓表達渠道的一個標誌。

“這兩天,我看見很多報紙用較多版面報導基層代表的意見,這說明老百姓的聲音越來越響了。”朱建華代表談到他的感受。

戴仲川代表則看到了網路的巨大作用:“現在中國的網民好幾億,人數越來越龐大,各級政府都在發展電子政務,擴大人民的表達權。一些部門通過入口網站徵集民意。網上的各類部落格也讓百姓有了更大的發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