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加速爭當縣域經濟排頭兵的思考

江蘇省委提出了“構建寧鎮揚經濟板塊”的重大戰略,儀征市委結合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了“爭當寧鎮揚經濟板塊的縣域排頭兵”的奮鬥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全面加強縣域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加速各類優秀人才向經濟發展一線集聚,至關重要。為此,必須做到“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以更加開放的觀念尊重人才。要在全社會強化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依靠人才的觀念。廣泛開展人才宣傳工作,通過召開人才工作會議、組織“人才工作巡禮”活動等形式,全面總結近年來全市人才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入宣傳人才工作的有關形勢和政策等。在儀征電視台、《儀徵信息》、《儀征人才網》等媒體上開闢“優秀人才事跡介紹”專欄,大力宣傳各類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跡。切實關心各類人才的進步和成長,為他們創新創業搭建舞台,提供空間。深入開展“十佳創新之星”和“優秀創業人才”評選活動,加大表彰和獎勵的力度,確保各類優秀人才政治上受表彰、經濟上有獎勵、輿論上有地位、待遇上有落實,使人才價值得到肯定和認可,努力營造出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認真執行《儀征市人才柔性流動管理暫行辦法》,及時發放《儀征市特聘工作證》,落實人才在儀征工作、創業、居住、生活等相關政策待遇。修訂完善《儀征市人才引進及獎勵辦法》,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選拔機制和生活保障機制,重獎為儀征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

二是堅持以更加開闊的視角引進優秀人才。主動順應沿江開發和主導產業發展要求,開闢引進人才“綠色通道”,力爭把儀征建設成為蘇中地區重要的聚才“磁場”。XX年將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各類緊缺人才作為人才引進的首要任務,結合高新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網上招聘等形式,注重引進支柱產業的高層次緊缺人才,其中:石油化工150人、汽車及零部件110人、船舶製造60人、高新技術30人,為主導產業加速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重視引進高層次人才,尤其是把領域裡、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領軍人物、拔尖人才引到儀征,切實提高儀征產業層次。深入實施“人才項目採購工程”,堅持以項目帶人才、以人才引項目,為持有科技成果、開發項目來儀創業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平台。採取聯合建立研發機構、實施重大項目合作等靈活方式,主動向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借腦”、“借智”,吸引市外優秀人才為儀征經濟發展貢獻才智。藉助經濟手段、政策激勵等措施,通過“假日博士”、“雙休日研究生”等靈活方式,引進一批“候鳥型”、“季節型”高級人才,使他們定期來儀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服務。擴充人才容量,XX年力爭引進各類人才1100人;加大柔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技術攻關、企業顧問、短期聘用、人才租賃等形式,引進柔性人才150人、各類成熟人才100人,尤其要注重吸引儀征籍優秀人才回鄉創業。

三是堅持以更加超前的意識培養各類人才。全力打造專業技術人才。XX年舉辦10期專業技術培訓和專題研討會,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脫產培訓不少於72學時,初級專業技術人員不少於40學時,確保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率達80%以上。參與省機械汽車行業“313人才工程”、教育行業“青藍工程”、建築行業“當代魯班人才工程”等重點人才培養工程,積極實施“510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重點在5個行業各培養10名緊缺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加強與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大中專及成人高等學校聯合,在石油化工、機械汽車、船舶製造等主導產業實施“學歷提升教育工程”。精心錘鍊經營管理人才。成立“儀征企業家協會”,舉辦“企業家論壇”,打造優秀企業家群體。舉辦工商管理專業班、經濟管理大專和本科班、法律本科班。引進清華大學“遠程學堂”教育,在全市設立15個左右教學點,每年引導20家規模以上企業800人到1000人參訓。在“儀征市幹部培訓網”開展“企業班組長系列培訓”、“中小企業管理與創新”等培訓。加快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養步伐,重點在機電一體化、電工電子、汽車製造與維修、化工、建築、現代服務等專業實施高級技工培養計畫,XX年培養技師150名、高級技師10名;培養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專業的5年制“雙證生”1800名。引導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組織技術革新和攻關,開展技能大賽,促進技術工人崗位成才;推進技師考評制度改革,鼓勵企業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探索設立1—2名“首席技師”。紮實培育農村實用人才。成立儀征市農業科學實用技術宣講團,每年開展科技下鄉、智力支農活動20次左右。出台《儀征市農村實用技術職稱評聘暫行辦法》,開展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培訓和職稱評定工作。加大農村成人教育力度,抓好農業技術推廣、種養能手、能工巧匠和農民經紀人四支隊伍建設。

四是堅持以更加靈活的機制留住關鍵人才。堅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以更加市場化的機制,最大限度地留住一切有利於儀征經濟發展的各類人才。堅持政府引導、市場調節、合法流動、契約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戶口不轉、關係不變、雙向選擇、能進能出”的柔性人才流動機制。引導企業採取高薪、崗位、住房等調控手段,對企業核心人才予以重點保護、重點關心、重點照顧;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及工作性質、特點,在南京、揚州等大中城市設立研發中心或科研基地,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實行“異地安置”;引導優秀人才以資金入股、項目入股、技術入股等形式加盟企業,吸引優秀人才在儀征創業;對技術能手、管理行家等骨幹人才,把他們安排到最合適崗位上放膽、放手、放心使用,努力為各類人才創業、發展提供機會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