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三用心學習心得體會

這次省委決定開展以“三用心”為主題的領導幹部作風整頓活動,我認為是杜青林書記針對當前我們領導幹部在工作中存在的浮躁、漂浮、膚淺的作風而對我們進行的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一次與時俱進的思想武裝。下面,我就“三用心”問題談一下我的認識和體會:

一、什麼是“用心”? 

“心”原本只是人和高等動物身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器官,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用心”《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條解釋:一指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比如學習用心,用心聽講。二指居心、存心。比如險惡用心,別有用心。省委提出的“三用心”肯定是第一條解釋,要求我們全省幹部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去想事、謀事、幹事。絕非第二條解釋,否則就背離了作風整頓的目的,背離了黨的根本宗旨。

二、“用”什麼“心”?

“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共同點都是“用心”和“事”。“事”好理解當然是國事、公事、好事、實事,絕非家事、私事、壞事、子虛烏有之事,落實在我們手中就是青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之事,20萬人民最願望、最根本利益之事。那么“用心”該集中注意力,多用哪些心力?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以下四種心力。

(一)細心:用心細密。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它精闢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我們都是基層幹部,大量的工作都在做一些具體的事、繁瑣之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最終釀成大事。70%安全事故緣於細節問題,“哥倫比亞號”失事緣於一片脫落的隔熱瓦。我們知道公共汽車售票員每天就只乾三件事:開門、關門、售票,但北京公車售票員李素麗卻數十年在這個十分平凡崗位把小事做細,做到每一位乘客的心坎上,成為全國勞動模範。悟出了“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的人生哲理。周恩來總理位居高位,而他強調的卻是“關照小事,成就大事”。一次在北京飯店舉辦涉外宴會,他問:“今晚的點心是什麼餡?”一位工作人員答:“大概是三鮮餡吧。”周總理馬上追問:“什麼叫大概?究竟是還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對海鮮過敏,出了問題誰負責?”

由此可見,細心是一種一絲不苟的精神,我們今後都要少點“差不多、大概、也許、可能、估計”的做法和言語,多思考細節,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拿假如這個細節,沒考慮周到會產生什麼後果來嚇自己。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佳句“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也感悟一言:“對一般人忽視的事情你不忽視,天長日久,你就不會被忽視”。

(二)良心:是對是非的內心的正確認識,就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以心換心,是人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德國詩人海捏說:“引導人生暗中行路的唯一手杖是良心。”我們也常說憑“良心”辦事,摸摸自己的“良心”,“蒼天在上,良心為證”。一個憑“良心”辦事的人,一個有“良心”的人必具有坦蕩磊落的襟懷和克制私慾的力量,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否則人們就會罵他“沒良心”,“喪盡天良”。當前,我們正在踐行科學發展觀,正在構建和諧青神。什麼是和諧?我認為把窮人擱平,讓富人滿意,就是最大的以人為本,就是最大的和諧。當前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我們的下崗工人、廣大農民、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最直接、最現實的吃、穿、住、醫、葬等問題給予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切切實實地讓他們感覺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切不可麻痹大意,麻木不仁,不聞不問!該落實到人頭的救災救濟款、優撫安置款再困難也不能貪污挪用。有人說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標誌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我說對待這些弱勢群體的態度則是拷問我們為官者的良心!有了良心,我們便有了同情、真誠、樸實和善良,有了科學發展和正確的政績;沒了良心,便是冷漠、殘酷、偽善、奸詐、弄虛作假、欺上瞞下。

(三)公心:相對於私心,顧名思義公正之心,為公眾利益著想的心意。公心是對人、對事的原則,公正是對人、對事的行為準則。武則天《臣規·公正》中說:“治理百姓的方法很多,卻必須要以一點為基礎。這點是什麼?那就是公心。只有公心才可以輔助國家,只有公心才可以治理小家。”鄧小平也說過:“公正和實事求是是黨員幹部為人處世的生命線。”我們黨現在倡導的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就是要求我們每一名領導幹部對人對事都要出於公心,順乎民意,公道正派,正確行使手中的公權力,不分親疏遠近,不論富貴貧賤,不照顧親戚朋友,不遷就舅子姨妹,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所以說公心換民心,私心討民怒,公私之交,存亡之本。

(四)責任心:也叫責任感,就是自覺地把份內的事做好的一種心情。是一種精神狀態、工作姿態和思想境界。古語有“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我們今天也常談:“在其位,謀其政,做其事,盡其責”。忠於職守,勤勉盡責是我們每一位領導幹部最基本的職業操守。每個人的崗位不同,所負責的大小有別,但要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精益求精,卻離不開一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陳萬忠書記講“為民”,“為民”就是我們共產黨員及每一名幹部的根本職責所在。春節前的一個星期天的早晨,一輛載有我縣27名返鄉民工的包車在高速公路彭山段不幸翻了車,司機當場死亡,民工傷情不知。車禍就是命令,萬忠書記和蔡剛縣長及衛生、交通、勞動局的領導全在第一時間趕到彭山看望慰問傷員,處理善後工作。事後,我們也未作任何的宣傳報導。正月初二,我到鄉下去拜年,恰好聽到當地的農民正在談論此事,有個受傷民工的親戚感慨地說:“現在的政府硬是人民的政府,現在的領導對我們真好,一點沒架子”。我當時聽了有一份自豪感,也更添了一份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