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中國心得體會4篇

回望歲月;一個哲學命題從邏輯上證明,只要能代表歷史的發展趨勢,星星之火依然可以燎原。中國共產黨正是秉持真理的火炬,在滄桑歷史的隧道之中,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偉大的復興。

展開歷史; 一個美麗的畫卷正以中國夢作時代色彩緩緩打開,從長江到黃河,從深圳到上海,大江南北正律動在實現中國夢的情愫之中。

歷史的脈絡顯示;世界版圖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在中國。這是為什麼?因為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始終保持先進性,也始終保持先鋒性。先進性在於;中國共產黨以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砥礪自己,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先鋒性在於,她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武裝,開啟著思想覺悟的先進性,並能從辯證法的角度,高屋建瓴,提出新的理論觀點,使黨長期處於新常態,掌握著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與時俱進中形成馬克思主義新常態的哲學形態。

有一個顛簸不滅的真理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誰能從思想高度上,建黨理論上、執政方略上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圓一個民族的夢想,誰就能擁有生命力。中國共產黨正是這一真理的創造者,她以人民為歷史的刻度,以馬列基本原理為中國的色彩,以中國夢為中華民族的時代元素,為中國確立了歷史性的發展方向和坐標,找到正確的方法論,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

一個政黨,不能丟失夢想,夢想蘊含著生命力的本色;一個民族,不能丟失精神,精神是人生信念的支柱。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夢的力量,承載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培育和形成了具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四個全面”之所以能上升成為和馬克思主義具有一樣品質的思想,主要在於其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的歷史路徑,也是我們黨為改革開放進行頂層設計的方法論。馬克思認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國共產黨也不例外。

無論從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性上講,還是從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上說,中國夢和“四個全面”既是馬克思主義質的規定性的產物,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哲學規律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範疇所得出的基本結論。但是,二者哪一個會寫進十九大的黨章和憲法中呢?這不僅是一個哲學的問題,也是一個政治的問題。當然,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選擇和中華民族的選擇。

從哲學的角度而言,中國夢是從一個民族的歷史脈絡,從一個政黨的執政規律中構建起的哲學維度,其思想內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三者處於一個辯證狀態,只揭示了一個道理;就是一個民族的覺悟、國家的力量、人民的幸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在科學發展中得以實現。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而言,“四個全面”是中國共產黨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中為中國具體國情所產生的新結論,是新的時代的哲學命題。其從哲學、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闡述了一個如何為改革開放進行頂層設計的基本原理,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面偉大旗幟。

中國共產黨總是善於從歷史的發展中選擇真理,總是在社會的進步中用真理武裝自己的思想,並不斷得出真理上的結論。而每一種結論,都是實踐的產物。而每一種實踐,總是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相關聯。

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總在連貫地闡釋著中國夢。中國夢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覺悟,也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因為其關乎著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中國共產黨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種選擇,是科學發展的理論歸宿,是中國國情的歷史性選擇,因為再沒有這樣一種道理更能適應中國國情,也沒有這種道理的普遍性更能讓廣大人民民眾所接受。

結論是共產黨人形成真理的普遍過程。社會的發展,總是不停地得出一種結論;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也總是從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的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中得出結論。我們的結論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每一個歷史階段,總會從各種社會形態上反映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標準。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定義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種定義集聚著人民的普遍意見,人民的意見,就成為共產黨人為此奮鬥、為此追求的一種目標。人民性和黨性始終是統一和一致的。

黨如何發展?這是黨建的重點,也是黨如何始終保持純潔性的一種哲學維度。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回答總是一致的,因為在共產黨建黨思想史上,黨的答案就是一種時代命題,黨的時代命題就是黨堅持的一面旗幟。黨秉持的理想信念始終遵循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規律和邏輯前提,那就是全面從嚴治黨。只有從嚴治黨,才能使黨的思想高度從不降低標準。因為黨本身的思想高度,就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高度和思想信仰。今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xx總書記說:“今天,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安排黨建方面的內容,題目是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以此來紀念黨的94歲生日。”這是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重要選擇,就讓我們以此為出發點,來紀念我們黨的94歲生日。因為,我們的建黨思想,始終在前進的路上。

關於築夢中國心得體會
築夢中國心得體會2篇 | 返回目錄

【篇一】

歷史文獻紀錄片《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於6月30日起在中央電視台首播,每天一集,7月6日將播出最後一集。該片共分“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發展新境”“圓夢有時”7集――從該紀錄片的總、分標題中,不難看出,這正是近代以降,直至當今,中華民族與中國共產黨同呼吸、共命運歷史的真實回望與寫照。

以電視紀錄片的形式,從近現代以來一件件史實、史物、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思想中,映照出國家圖存求亡、人民共和建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改革開放共逐中國夢的現當代中國史。它通過光與影的電視紀錄片方式,將一部中華民族復興史,立體而真實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歷史,或並未走遠,但終將成為過去。過去,是現在的階梯,也是未來永恆的根基。因此,時時回望歷史,銘記歷史的腳步,那裡有我們曾有的努力、奮鬥、犧牲、沉思與追求,我們的前行這路,就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它就會更加堅定我們永不退縮、快馬加鞭的信心,讓我們“築夢中國”的步伐,走得更加沉穩、堅定、有力。

從風雨如磐的近代反抗外侮史,到中國共產黨中流擊水從南湖紅船中駛出;從社會主義建設的正道滄桑中興起,到改革開放的偉大轉折中實現歷史彎道超車;從 “三個代表”帶領中國實現新世紀的跨越,到推動和諧社會發展新境的美景如畫,讓我們登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歷史新高度;從xx同志堅強有力地宣示: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到如今,中國人民奮發圖強,正在走向圓夢終有時的偉大理想之路……觀眾們從這樣一部七集紀錄片中,再一次將近現代民族史、黨史歷歷在目,對築夢中國的道路,有了更為形象、清晰和堅定的理解與堅守。

《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是從民族、國家與黨的發展高度,通過歷史真實的再現,利用歷史大事件與歷史小細節的交相輝映,通過以大領小、以小映大,以對歷史深刻的認知與反思,用完全真實的影像,並配之以生動、深刻的解說詞,將近現代及當下中國發展史和黨的進步史,以形象生動、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紀錄影像方式,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現於人們面前與心中。它由此帶給人們的回顧與回想、深思與激發,都是中國人民走向中國夢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與動力源泉。

記入史冊的宏大敘事與分秒閃過的昔日細節,終將成歷史不滅的記憶。回顧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鑑,讓我們今天追逐中國夢的腳步,更加有力,更有信心,不走彎路,不走錯路。同時,歷史也在告訴我們、告訴未來,實現夢想之過程,也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歷史的進程。因此,當下的踏實前行、努力奮鬥,就是創造歷史必不可少的步驟與過程,這是築夢中國的的基石與根本。

逝去的歷史,已無可更改;夢想的未來,卻能從此把握。這一切,更需要我們每個人在回望與反思歷史的基礎上,腳踏實地,走好當下,一步一個腳印,由此,築夢中國的理想,才能萬丈高樓平地起。每箇中國人,都應在了解自己國家歷史的基礎上,走得更為堅定有力,向著人生目標與理想不懈前行;並讓個人的夢想,與偉大的中國夢並向同行,互相拱衛、相互扶行。則我們每個人的夢想之路,就會留下分分秒少可資回憶的美好記憶;我們偉大的祖國,就能築夢理想,走向未來!

【篇二】

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電視台、國家博物館聯合攝製的歷史文獻紀錄片《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播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廣大黨員民眾學習後感受很深,普遍反映:感染力強,畫面生動,入腦入心。

《築夢中國》是對百年中國歷史的一次完整回顧,展現了中華民族百折不饒、奮發有為的精神,體現共產黨人敢於擔當、不畏艱辛的優秀品質。紀錄片特點鮮明、教育意義強,利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方式,充分展示了對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築夢中國》不僅僅是一部記錄時代變遷和中國發展的紀錄片,更是一部催人奮進、鼓舞人心的勵志片,啟迪著中華兒女勿忘歷史、珍惜幸福生活。

雄關漫道真如鐵。當今世界正發生深刻的變化,世界經濟緩慢復甦,國際關係複雜多變,國與國之間時有摩擦,地區安全並不穩定,某些國家我行我素,極力煽動地區“波瀾”,更有“跳梁小丑”諱莫如深、蠢蠢欲試。與此同時,國內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於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還不平衡,人民民眾的經濟、文化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總體來看,內外壓力還較大,發展的任務還很艱巨。

而今邁步從頭越。當前,我們要全身心投入到“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追逐偉大“中國夢”奮鬥目標上來,亟需打開自己的心靈之窗,銘記歷史、挑起重擔、走向輝煌。看了《築夢中國》紀錄片,感覺滋潤了心靈,開啟了思維,深深鞭笞著自己要珍惜幸福生活、要努力奮鬥。

《築夢中國》告誡我們: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史,是中華民族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的百年史。鴉片戰爭後,我們先後簽訂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400多個不平等條約。條約的背後是列強蠶食鯨吞、瓜分豆剖的“印記”,是落後挨打的“痕跡”。近代史就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鬥爭史。歷史不能忘記,《築夢中國》紀錄片以回顧歷史的方式為我們重新展現了那個崢嶸歲月,其目的就是要啟示人們要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而更好地投入到現代化建設的大潮中,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築夢中國》觸動我們:黨才是人民最大的靠山。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有志之士通過變法和革命對救國救民之路進行艱辛努力和不懈探索,求索之路充滿了曲折和艱辛!在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下,革命才換來了一絲曙光。新文化運動後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主流,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誕生。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大的召開,標誌著中國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此後的90多年,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在經濟、政治和文化變革的努力中,中國社會逐漸發生變化。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的經濟、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前時期,xx總書記又闡述了偉大中國夢的深刻內涵,為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和奮鬥目標。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它凝聚和寄託著幾代人的宿願,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共同的夢,是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要實現中國夢,就是緊密團結在以xx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朝著“中國夢”曙光初綻的方向奮勇前進,開創祖國更為光明的復興前景。

《築夢中國》啟發我們:發展才是硬道理。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19世界末期,借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我們迎來了工業大發展的轉機。但是,當時的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社會,帝國主義國家是容不得民族實業發展壯大的。一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捲土重來,迅速發展的民族資本主義重新受到壓制,張謇等創辦的民族工業不斷衰退,使處於萌芽階段的中國工業革命被迫“夭折”。可以說,內憂外患之時沒有絲毫髮展的機會和空間。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兩個百年”的目標指日可待。但是,某些國家嫉妒中國的迅速發展,害怕崛起的中國會撼動其霸權地位、觸碰其既得利益,就極力拋出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來進行誣陷,還強加干涉中國領土和主權問題,在地區事務上煽風點火,有意掀起“波瀾”,其目的就是想打亂中國發展步伐,阻礙中國現代化實現進程。局勢越是複雜,就越是要靜下心來搞好改革和發展,就越是要壯大自己實力,不給別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機。在採取政治手段解決台海、南海,東海等問題的基礎上,還要防範和警惕某些國家的陰謀,要靜下心來搞好發展,保障政治穩定。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更應立足自己的本職工作,盡心盡力地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築夢中國》紀錄片幫助我們溫故而知新,讓我們更加感受到了黨力量的堅實可靠,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中華民族發展之路的艱辛曲折。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只要堅定理想信念,緊密團結在以xx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奮發有為的去開展好各項工作,就一定能實現“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偉大的中國夢也指日可待。

學習築夢中國心得體會
築夢中國心得體會3篇 | 返回目錄

中國夢是中國現代化之夢,根源於我國幾千年輝煌的文明史和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甘落後、不甘沉淪的抗爭和奮鬥,中國夢也是中華兒女奮鬥實幹之夢,建基於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努力奮鬥、實幹拼搏的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每一位黨的成員,各級黨組織也應該自覺遵守、並忠實依照”宗旨“實踐、行為。這是中國共產黨集體和各級組織、黨員個人”中國夢“的最起碼理想和目標。自覺朝著這一夢想奮鬥、努力,認真實踐為人民服務,不僅是一種要求、還是行為標準。

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首先應該落實在工作實踐中、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以身示範下自成蹊。不能夠把實踐”中國夢“僅僅作為對他人對別人的要求,而要一把尺子、先丈量好自身在丈量別人和他人,這應該成為各級黨組織和每一位黨員的一面大鏡子、一個檢驗尺度、一個經得起檢驗的平台。信還得行。

有執政黨及其成員的帶頭,也該有國家地方各級行政機構的不折不扣跟隨,也該有公開、公正的依法行政行為落實。黨政首腦一定是中國夢的倡導者、實行者,各級各地理當亦然。中國夢,是很具體的可見目標,更是很具體的實施前行過程;各級政府都是人民政府,天經地義該對人民負責、接受人民監督。

具體到政府行政,實現中國夢主要兩條:一是尊重順應、引導合力人民意願,公開行政信息和民眾交流溝通,接受民眾監督;二是必須嚴格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程式行政、作為。再說拉雜點,對每一位公民負責確保公民權利不受侵犯,盡力創造生活、生產公平平安環境,做好文化公益事業、生態環保事業。

黨政做好是前提,社會合力是條件,公民自覺自發主動參與是基礎。對於後兩者,各人理解不同、感受不同、表達方法方法也不可能盡然一同。可探討、可討論、可交流、可溝通,甚或各說各話也沒有啥大不了的;求同存異、多一些耐心,努力共識、多一些相向;畢竟,中國夢是個人的更是大家的,謀成。

提升凝聚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共圓中國夢的中流砥柱。我們必須一如既往地充分發揮地方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職能,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普及教育,不斷增強全省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結合省情深化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全省人民對中國夢的情感認同和行為自覺;緊扣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主線,紮實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強化全省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做到改革發展的力度有多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就有多大,不斷增強黨的核心凝聚力;有效整合、匯聚社會各界力量,充分激發共促荊楚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激發創造力。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民眾觀點,堅持走民眾路線,充分尊重人民民眾的主體地位,持續改進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建立健全推進各項事業發展的乾群互動機制,努力做到決策以聽取民意、維護民利為前提,執行以民眾參與、民眾滿意為歸宿,監督以人民民眾為主體,不斷激發人民民眾的圓夢激情,充分發揮人民民眾的創造活力;牢固樹立宗旨認識,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政策辦法緊緊圍繞讓全省人民擁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公平的社會秩序、更優美的環境來展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真正把圓夢的過程變成組織民眾、發動民眾、造福民眾的過程。

增強戰鬥力。奮鬥是成就事業的基石,奮鬥才能踏進夢想之門。我們必須努力培育新時期全國的發展文化,著力打造服務型、效能型政府。大力弘揚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幹精神,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實事,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著力推進戰略思路方案化、項目化、具體化,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考評、獎懲一體化的落實機制,構建環環相扣的落實鏈條,確保中央精神在地方落實不走樣、中央政策實施在地方落地無折扣。

觀看築夢中國心得體會範文
築夢中國心得體會4篇 | 返回目錄

範文一

我最近認真學習觀看了《築夢中國》,從而對十八大精神和“中國夢”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十八大,決定了我們下一步幸福的到來;十八大,給了我們每箇中國人一個“中國夢▪築夢中國”。

紀錄片給我一次意義非凡的洗禮,片中由近代史的歷史發展的腳步,一步步展示出,沒有慘重代價刻骨銘心,就無法找到前進的道路,就不會有後人的“振興中華”的強力吶喊和變法圖存的警鐘,更不會有推翻封建專制政體的決心和毅力。

前人的衝鋒與失敗,後人的承接與助力,它的屈辱史和抗爭史是多么震撼!更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個迫切尋求偉大復興的民族,是如何一步步求變,一隻沉睡的亞洲雄獅,正在醒來的輝煌過程!

“中國夢”是什麼?每個人理解可能不一樣,“中國夢”是個人的,是國家的,更是民族的。

“中國夢”是復興夢。復興夢即民族復興夢。中華民族有上下50XX年的歷史,曾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輝煌燦爛的文明,近代以來的積貧積弱,使中華兒女一直有一個夢想,一個民族復興的夢想,自1840年鴉片戰爭的170多年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這個夢想而孜孜以求,9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擔下了這個重任,使我們的“中國夢”從來沒有像今天如此貼近。正如十八大報告中所說:“經過九十多年艱苦奮鬥,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貧窮落後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xx總書記也在觀看《復興之路》後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懈地探索,求解放、求獨立、求民主、求科學、求富裕等一個個夢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苦奮鬥中得以實現”。兩位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的講話,充滿感情和感召力,聽來讓我們青年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回首中國復興的漫漫征程,正是中國共產黨的一代代人,帶領全國人民一點點把民族復興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

“中國夢”是小康夢。小康夢即人民幸福夢,人民幸福不是央視記者採訪的那句話“你幸福嗎”,也不僅僅是政府工作報告的gdp增長數,而是十八大為我們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兩個“翻一番”的新的要求。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黨在xx大、xx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上提出的新的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XX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十八大還提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共同富裕”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可以說,有十八大精神的指引,有共產黨的領導,這個“中國小康夢”不僅是具體而又真實的,還是美麗而又可及的。

“中國夢”是強國夢。強國夢即國家富強夢。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XX年以來,中國由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一躍成長為僅次於美國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生產總值實現了翻番,十多年來,中國在經濟社會建設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從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不論是XX年的北京奧運會,還是XX年的上海世博會,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吸引世界的目光;不論是神舟系列飛船的一次次成功上天,還是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的順利下海,都在說明中國更加自信了,中國因底氣而更加自信,因自信而更加強大。同時,中國人民富了,十多年來,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都在8%以上,這是新中國歷史上居民收入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這些,都在說明中國已經進入國富民強也可以說是國強民富的新階段。中國的經濟社會建設在改革開放中取得重大歷史突破,並在改革開放中與世界取得共贏,現在,中國製造、中國市場、中國投資、中國夥伴、中國責任,都是更為強大中國留給世界的中國印象,這個印象是直觀而又客觀,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更加強大的中國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強國夢”就這樣離我們越來越近,看得到,也摸得著。

我們的“中國夢”既不虛幻,也不遙遠,“復興夢”、“小康夢”、“強國夢”,個人的夢、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三位一體,構成了我們的“中國夢”。我們的“中國夢”切身實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黨的領導,與十八大的召開緊密相連,不可分離。我們堅信,我們的“中國夢”必將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和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而順利實現!

作為個人,面對這場世紀盛會更是熱血沸騰,激情四射,也更加明白了:在實際工作中同樣要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時刻保持謙虛謹慎、勤奮刻苦工作的作風,不斷保持一股強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動力,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本職工作,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對待每一名病患。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同事,影響同事,做最稱職的醫務人員,做病人健康的守護人。

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責任之大,任務之重,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立足平凡崗位,爭做標兵。

範文二

《築夢中國》是中組部、中宣部、中央電視台和國家博物館聯合攝製的歷史文獻紀錄片,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從6月30日20:30時開始首播,每天一集(共7集,每集30分鐘)。觀看《正道滄桑》,透過社會主義運動陸續上演的一幕幕有聲有色的活劇,總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燒,無論是黎明還是黃昏,是風狂還是雨驟,它都始終引導著人們向著崇高的目標奮然前行。空想社會主義者雖然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還是鼓舞著他們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終點,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動的人生。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之後,巴黎公社社員對資產階級堡壘的首次攻擊雖然失敗了,但《國際歌》唱出的“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奈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雄壯歌聲,一直激勵著各國無產階級向舊世界發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戰鬥。而在列寧的直接領導和指揮下,等到“冬宮炮聲”響起的時刻,資本主義的鏈條終於被炸得斷裂開來,社會主義理想第一次結出了轟動世界的果實。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正如電視中那位接受採訪的專家所言:“十月革命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成為現實,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是的,有夢想,更需要有動力,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十八大後,“中國夢”已經成為13億人民民眾的共同理想追求,而“正能量”也成為了實現“中國夢”必須動力。或者說在中國,只有“正能量”才能推動“中國夢”圓滿實現,“負能量”對實現“中國夢”沒有積極作用。還記得,清末啟蒙思想家龔自珍有一句名言佳句:“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意思是說,要掌握“大道”,必須先研究蘊含著“大道”的歷史,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要實現中國夢的“大道”,就必須研究社會主義的歷史,以史為鑑,尋找傳播正能量,去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負能量,去偽存真,去糟粕留精華。而現在我們可以分析古今中外歷史上對社會主義發展影響深遠的經驗教訓,同時深入挖掘、認真梳理、總結升華,得到我們最需要、最精華的理論、實踐經驗,它們將會是我們實現“中國夢”漫漫征途中不可多得的巨大精神財富。

近代世界,無數的社會主義先驅們不顧一切地追逐立志實現社會主義理想,甚至不惜為此犧牲生命。為什麼,他們是為了什麼?答案很簡單,他們有理想。

很多人可能會說又是這種俗氣、無聊的話題。當然,曾經的我也是其中一員。說理想,誰不會,“理想是美好的,而現實是殘酷的”,這是我們的感慨,也是我們的無奈。要說我們的理想,其實也很簡單,因為中國夢不僅僅是我們對祖國的期許,更多的也是包含著我們對自己未來的美麗規劃藍圖。就業壓力、住房、婚姻等等,都是我們21世紀大學生面臨的不可迴避的壓力,我們只是想平平淡淡的生活,或者說生存下來,而這就是我們的理想。

看到這兒,可能又有人想到了,不少歷史學家、哲學家講過理想信念產生引領社會風氣之先的時代英雄。而現如今中國正需要這么一群為了“中國夢”立志高遠,努力奮鬥的繼承者,現在的80、90以及00後,自私心太強,個人主義盛行,還不堪擔當如此重任。客觀的說,我個人而言很反感這種觀點,要實現中國夢,確實我們任重道遠,或許我們缺乏那種擔當,但是絲毫沒有逃避自己的責任。自私、個人主義更是無從談起,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在各種前所未有的壓力、競爭中,生存下來才是我們面對的首要目標,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更別提實現夢想,奉獻祖國這些話題。在我們看來,實現自己的小中國夢,就是在為實現大中國夢開路搭橋。

綜上分析所述,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我們必須認真學習社會主義5XX年的發展史,只有做到以史為鑑,我們才能居安思危,盛不忘衰,也才能看清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具備的素質,更好的促進我們的學習和工作。

以史為鑑,築夢中國。

2024年學習築夢中國心得體會範文
《築夢中國》觀後感:地質夢,我的夢
觀看築夢中國學習心得體會
黨員教師築夢中國心得
2024年黨員幹部築夢中國心得體會
黨員教師築夢中國心得體會精選範文
2017黨員幹部築夢中國心得體會範文
2024年5月黨員教師築夢中國心得
精選築夢中國心得體會
《築夢中國》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