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課堂心得體會3篇

很高興能來到包鋼二十小家長課堂接受專家的指導。

通過這次專家的講解指導受益匪淺,發現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許多不足缺欠之處,能夠及時的修正。

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尤為重要。親職教育中“德”教育為根本,因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靈魂,無德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古代的孔子就倡導以德育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對他的弟子言傳身教,乃至世人影響頗深,甚至衍生出儒學研究的課題。孩子呱呱落地第一眼看見的是自己的父母的微笑,聽到的第一聲是父母熱切的愛的召喚。孩子在自己身邊健康的成長同時深受為人父母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言傳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習性、思路學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壞形成在家庭,表現在學校,表現在社會。學校的是有計畫有目的有組織有專門教師進行全面教育,所以親職教育“德”為重,“才”為輔,讓孩子心裡健康,道德品質好,去適應社會和學校,為孩子在學校有一個好的學習基礎和環境,為其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

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做人,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和面對人、事、社會,知道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做事情要有恆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困難面前“我能行”,積極面對,消除畏難情緒,培養他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誠實守信,責任心強,知錯就改,老老實實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

我的孩子劉博盈一直有個膽小,遇難而退的心裡,往常我一發現就比較急躁,不斷的對孩子指責訓斥,孩子只是低頭不語,反而我發現孩子更膽小,通過這次老師的指導,我首先試圖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以緩和的態度,耐心的講,,我們和老師教你知識文化,變得更聰明,掌握豐富的知識,等長大了才能做你現在心中夢想的事情。孩子看到我的態度改變了,隨著她面對一心些困難也有了一些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我很欣慰。

l、自理能力。《生活與勞動》中編寫了“整理書包”、“整理床鋪”、“釘鈕扣”、“摺疊衣褲”等有關培養自理能力的內容,這些課程教學在學校,但大量的實踐必須在家裡進行,如果沒有孩子父母的指導、督促和嚴格要求,則無法實現教學目標。育人的實踐告訴我們,父母包辦代替過多,往往抑制孩子的個性發展,阻礙孩子的成長。父母要以長遠目標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2、家務和公益勞動。從人生觀的角度看,勞動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本錢,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條件;從最低要求看,勞動是每 -個人的謀生手段,一種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為從小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生活與勞動》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編寫了“洗碗筷”、“紅燒豬肉”、“鋪路填坑”、“秋收勞動”等內容。這類課在學校的課堂教育中,教師在講授目的意義、相關知識、操作的基本方法、步驟提出相應要求的同時,只能作示範性的操作或組織一般性的實踐勞動。而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視勞動為美德,熟練地掌握家務和生產勞動的技能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堅持不懈的指導督促,逐步養成和掌握。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必須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使他們成為愛勞動,對勞動懷有一種光榮感和親切感的好孩子。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2篇 | 返回目錄

很高興能來到包鋼二十小家長課堂接受專家的指導。

通過這次專家的講解指導受益匪淺,發現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許多不足缺欠之處,能夠及時的修正。

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尤為重要。親職教育中“德”教育為根本,因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靈魂,無德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古代的孔子就倡導以德育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對他的弟子言傳身教,乃至世人影響頗深,甚至衍生出儒學研究的課題。孩子呱呱落地第一眼看見的是自己的父母的微笑,聽到的第一聲是父母熱切的愛的召喚。孩子在自己身邊健康的成長同時深受為人父母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言傳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習性、思路學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壞形成在家庭,表現在學校,表現在社會。學校的是有計畫有目的有組織有專門教師進行全面教育,所以親職教育“德”為重,“才”為輔,讓孩子心裡健康,道德品質好,去適應社會和學校,為孩子在學校有一個好的學習基礎和環境,為其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

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做人,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和面對人、事、社會,知道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做事情要有恆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困難面前“我能行”,積極面對,消除畏難情緒,培養他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誠實守信,責任心強,知錯就改,老老實實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

我的孩子劉博盈一直有個膽小,遇難而退的心裡,往常我一發現就比較急躁,不斷的對孩子指責訓斥,孩子只是低頭不語,反而我發現孩子更膽小,通過這次老師的指導,我首先試圖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以緩和的態度,耐心的講,,我們和老師教你知識文化,變得更聰明,掌握豐富的知識,等長大了才能做你現在心中夢想的事情。孩子看到我的態度改變了,隨著她面對一心些困難也有了一些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我很欣慰。

l、自理能力。《生活與勞動》中編寫了“整理書包”、“整理床鋪”、“釘鈕扣”、“摺疊衣褲”等有關培養自理能力的內容,這些課程教學在學校,但大量的實踐必須在家裡進行,如果沒有孩子父母的指導、督促和嚴格要求,則無法實現教學目標。育人的實踐告訴我們,父母包辦代替過多,往往抑制孩子的個性發展,阻礙孩子的成長。父母要以長遠目標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2、家務和公益勞動。從人生觀的角度看,勞動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本錢,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條件;從最低要求看,勞動是每 -個人的謀生手段,一種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為從小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生活與勞動》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編寫了“洗碗筷”、“紅燒豬肉”、“鋪路填坑”、“秋收勞動”等內容。這類課在學校的課堂教育中,教師在講授目的意義、相關知識、操作的基本方法、步驟提出相應要求的同時,只能作示範性的操作或組織一般性的實踐勞動。而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視勞動為美德,熟練地掌握家務和生產勞動的技能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堅持不懈的指導督促,逐步養成和掌握。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必須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使他們成為愛勞動,對勞動懷有一種光榮感和親切感的好孩子。 

3、動手能力。《生活與勞動》課中的手工工藝製作,如“編籃子”、“繡手帕”、“製作七巧板”等內容,在國小低年級占總課時的25%左右。中高年級占33%左右。這充分說明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因為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讓他們手腦並用,理論聯繫實際,不但能豐富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就一雙靈巧的手,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使機體充滿活力,磨練他們頑強的意志。對手工工藝製作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能充分展示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意識。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動手,通過動手勞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學會以創造的成果奉獻於社會,服務於他人。 

4、衛生、生活習慣。一個人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反映了這個人的最基本的素質。衛生和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身體健康和給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又必須從小養成。《生活與勞動》課中的 “看電視”、“不挑食、偏食”、“生活起居要定時”等課,明確地規定了看電視的正確姿勢,每天入睡、起床的時間,飯前便後洗手,衣著整潔,勤洗頭理髮等等,這些規定和要求,學校在教學之後只能作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評比,平時的表現主要反映在家裡,孩子的父母親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體指導和及時督促勝於學校教師的教育,只有家庭與學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2):

上周六我去中心國小聽了牛平老師一堂“家長課堂”課——“賞識教育新天地”。牛平老師一開言就對家長們說:“家長朋友們,為了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未來,請走進‘賞識教育新天地’家長課堂吧,在這裡,你的觀念會得到更新,您的心態會回歸於平和,你會得到一把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您會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

我一邊聽著便不住地點頭。回想我做過家長的時候,孩子有時問我這道題是怎么做的,當時我是做班主任工作,班級50多名學生哪有時間給自家孩子輔導呀,就臭嚼亂罵一頓,“你上課都乾什麼了,走神了是不?就這樣小簡單的題都不會,我不能給你講,你自己去想去做去,滾……”當時,母女倆人各自都氣得夠嗆,孩子臨身就哭啼啼地走了。

雖然兩個女兒都進入了大學校門,可我總感覺在孩子身上輔導有時不夠耐心、溫和,平時在她們背後還多次地偷偷掉過眼淚,給人家的孩子都能熱情耐心講解,一遍不會兩遍,直至會了為止,在1976年那一年,在國小我曾教的那個班級初升高的時候就有7人升入重點高中,當時,一個學校升六、七個那就是很不錯的學校。為什麼自家的孩子就不能這樣呢?不然孩子也能考上個最理想的院校。

我聽牛平老師的講座,確實受益匪淺。認識到自己在輔導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體會到: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是維繫成長的後盾。家長教育是聯繫兩者的紐帶,家長課堂是為家長提供正確信息的平台。

孩子是第一次進入校園的門檻,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懵懵懂懂,讓我們明白了教育的多面性,內涵的豐富生動。教育包括學校教育、親職教育、社會教育。家長不能認為將孩子送入學校即送入了保險箱,認為教育只是老師的事情單純依賴學校教育。老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而家長是孩子人生旅程的護航者,家長應與學校積極配合,相互溝通,共同教育好子女。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包括學習、行為習慣、心理狀態等,並抓住時機,適時教育好子女。通過家長課堂的學習,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親職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幫助我們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

希望“家長課堂”應及時召開,經常性,持久性,使家長與老師溝通、交流,家長做表帥,為孩子樹立榜樣,正確引導孩子。讓天下所有的孩子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
父母課堂心得體會3篇 | 返回目錄

國慶長假之前女兒帶了《父母課堂》一書回來讓我看。

利用放假時間看了一遍讓我受益匪淺,發現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許多不足缺欠之處,能夠及時的修正。

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尤為重要。親職教育中“德”教育為根本,因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靈魂,無德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孩子在自己身邊健康的成長同時深受為人父母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言傳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習性、思路學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壞形成在家庭,表現在學校,表現在社會。學校的是有計畫有目的有組織有專門教師進行全面教育,所以親職教育“德”為重,“才”為輔,讓孩子心裡健康,道德品質好,去適應社會和學校,為孩子在學校有一個好的學習基礎和環境,為其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

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做人,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和面對人、事、社會,知道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做事情要有恆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困難面前“我能行”,積極面對,消除畏難情緒,培養他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誠實守信,責任心強,知錯就改,老老實實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

主要培養孩子以下五方面的良好習慣:

一、自理能力。從小孩開始上幼稚園開始就要求她能夠獨立 “整理書包”、“整理床鋪”、“摺疊衣褲”等有關培養自理能力的內容,要大量的實踐進行,父母包辦代替過多,往往抑制孩子的個性發展,阻礙孩子的成長。父母要以長遠目標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二、家務和公益勞動。從人生觀的角度看,勞動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本錢,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條件;勞動是每一個人的謀生手段,一種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要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視勞動為美德,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堅持不懈的指導督促,逐步養成和掌握。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必須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並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使他們成為愛勞動,對勞動懷有一種光榮感和親切感的好孩子。

三、動手能力。因為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讓他們手腦並用,理論聯繫實際,不但能豐富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他們頑強的意志。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動手,通過動手勞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學會以創造的成果奉獻於社會,服務於他人。 

四、衛生、生活習慣。一個人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反映了這個人的最基本的素質。衛生和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身體健康和給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又必須從小養成。明確地規定了看電視的正確姿勢,每天入睡、起床的時間,飯前便後洗手,衣著整潔,勤洗頭理髮等等,這些規定和要求,學校在教學之後只能作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評比,平時的表現主要反映在家裡,孩子的父母親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體指導和及時督促勝於學校教師的教育,只有家庭與學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

五、尊老愛幼。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要做到言傳身教。為人父母者,同時也身為兒女,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養成尊重長輩、尊重他人的好習慣,父母就要做好榜樣,從自身先做起。比如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老人,就可以趁節假日休息的時候帶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吃頓飯;父母過生日或重大節日的時候,可以不失時機地買些禮物,還可以經常打電話詢問一下父母的身體狀況;上下公共汽車時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先上或者先下,車上沒有空位時可以把座位讓給老人,這些事情也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做,讓他也體會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如何孝敬老人、尊重父母的,潛移默化中孩子就學會了尊重老人。利用睡前十分鐘,跟孩子聊聊天,給孩子講些尊老愛幼的小故事和名人小故事,從故事中學會做人。

我們父母對小孩的教育除了以上四個方面,還要緊記六個“不”。不寵,不慣,不遷,不就,不打,不罵。小孩子不能過於寵愛,讓她們覺得我們父母都要以她們為中心。很多家長會問為什麼不能打,不能罵呢?由於現在的小朋友自尊心很強,加上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們越是打罵她們會越是判逆,所以教育小孩我們一定要用耐心,要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讓小孩從中領悟。

看了《父母課堂》這本書我認識到自己在輔導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體會到: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是維繫成長的後盾。家長教育是聯繫兩者的紐帶,《父母課堂》是為家長提供正確信息的平台。

希望《父母課堂》可以讓家長與老師多方面溝通、交流,家長做表帥,為孩子樹立榜樣,正確引導孩子。讓天下所有的孩子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